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深耕基層“沃土”,煥發古鎮新韻

——記第四屆青海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黃南州同仁市隆務鎮人民政府

公保安加 黃中
2023年04月24日09:12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隆務河水生態治理的推進,讓流域水清河暢岸綠,大幅提升了流域城鄉居民的居住品質。通訊員 張海麟攝

  發端於黃南藏族自治州南部草原的隆務河劈山開路,流經林莽和峽谷,一路滔滔南入黃河。河水經過被譽為“金色谷地”的同仁市,在這裡滋養哺育了百裡沃野和璀璨的“熱貢文化”,而文化最為富集厚重的古鎮隆務,以其源遠流長的歷史、崇德向善的風尚與和美宜居的環境,成為黃南州同仁市無可爭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這些年來,隆務鎮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態建設中扛起首府擔當,因地制宜壯大鄉村富民產業,扛起生態環保大旗,在這方熱土書寫了黨的建設統領全局、經濟發展蹄疾步穩、社會治理向善向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精彩華章。

  在和諧發展中

  促進產業振興

  走進隆務古城,風格各異的建筑鱗次櫛比。商鋪裡,撒拉族漢子操著流利的藏語熱情地招呼著顧客﹔街巷裡,藏族婦女挽著熟悉的回族姐妹拉著家常……

  千百年來,在這片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裡,藏、漢、回、土、撒拉、保安等多個民族,團結互助結下親情般的友誼。

  回溯歷史,六世夏日倉曾“筑巢引鳳”,80戶回族、漢族商賈和能工巧匠雲集隆務,讓隆務鎮的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四射。至今,這段往事在同仁乃至整個黃南州傳為各族人民情同手足的佳話。

  邁入新時代,隆務鎮各民族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和睦共處,共同發展,譜寫出一幅攜手並肩創造高品質生活的美好畫卷。

  “讓群眾滿意是我們發展的最終目的,隻有做到為民謀福祉,才會得到群眾的擁護,才會實現發展的提升。”這是隆務鎮黨委政府的鄭重承諾。

  隆務鎮是極負盛名的“熱貢藝術”發祥地,文化產業的發展及其人才隊伍的建設已成為為民造福不可忽視抓手。

  為了做大做強唐卡產業,隆務鎮圍繞同仁市打造吾屯唐卡風情小鎮的決策部署,召集全鎮干部人才集思廣益,制定可操作、合實際、利發展的方案,著手推進征地拆遷、違建拆除等與村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大事小情。如今,吾屯唐卡風情小鎮建設已具雛形,一座座畫院、一家家熱貢藝術相關企業相繼開門運營,一排排櫛比相連的畫室,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唐卡,這一切,是所有隆務鎮干部拼搏奮進的有力見証。

  今天,“熱貢藝術”產業和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的碩果為這方被藝術潤澤的熱土寫下動人的發展畫面。在上下同心的奮斗中,農牧區未就業大學生、高中畢業青年、賦閑的農牧民等為主的上萬人由此掌握了一技之長,實現了從藝的夢想,並隨之扣響致富之門。

  尤其是近幾年來,從民居廊檐走進畫院傳習室的熱貢唐卡繪畫技藝逐漸成為美術專業學子體驗和探索的一方“新大陸”。以坐落於隆務河東岸的龍樹畫苑為例,每年迎來的近6萬人次游客中,不乏來自省內外重點高校的美術專業生,有部分前來體驗和調研的高校生由此與熱貢藝術結下不解之緣,留在“金色谷地”成為一名熱貢唐卡學員。

  在黨建引領中

  提升服務質量

  為拓寬社區居民服務渠道,隆務鎮以社區黨組織為“軸心”,探索組建“黨建聯盟”,形成州、市、鄉鎮、社區各級各類單位“支部共融、資源共享、服務共促、治理共抓、經費共籌,組織活動聯辦、黨員教育聯抓、文明城鎮聯創、社會治安聯防、志願服務聯做”的“五共五聯”城市黨建基層治理模式,讓便民服務渠道更寬廣,路徑更通暢。

  走進隆務鎮青年路社區服務大廳,最吸人眼球的莫過於走廊牆面那棵枝繁葉茂的願望樹。“我想要一把輪椅。”“我想要一件御寒過冬的棉衣。”……來自居民的一個個小小心願,展示在願望樹五顏六色的“果實”上,一旁照片裡黨員干部摘取微心願貼紙,助困難居民實現願望的畫面頗為溫馨。

  這些“微心願”,正是網格員在日常巡查、上門入戶走訪、電話咨詢時所了解、收集和整理,通過“黨建聯盟”平台,社區工作人員在聯盟機關支部與困難居民之間架起一道圓夢的橋梁。與此同時,隆務鎮7個社區還搭建起了“愛心櫥窗”“愛心洗衣坊”“愛心車隊”等普惠載體,讓黨的建設各項政策更加“接地氣”“入人心”。

  “社區工作就是守住居民的心,以真心換真心。我們要腳踏實地為居民干好事、辦實事,圍繞大家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辦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青年路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馬玉梅說。

  村級陣地牌子多、制度多,但牌子制度管用有效的少、村干部安心坐班服務的少,服務群眾能力與群眾期盼有差距……發現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民生發展就是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變得愈發精准有力、充滿溫度。

  針對關乎民生發展的大問題,隆務鎮將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特困人員供養、危舊房改造、醫療、養老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20余個服務事項納入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服務范疇,作為村“兩委”、駐村工作隊成員坐班主要職責,幫助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老百姓拍手稱贊。

  在生態優先中

  打造綠色隆務

  在朝陽的映射下,清晨的隆務東山頂上,除了幾座通訊塔,便是起伏錯落的樹木。遙想十余年前,東、西山的每一處山梁溝壑除了裸露的黃土,剩下的就是叢生的雜草。

  眼看兩山如今已樹木成林,在同仁生活和工作了多年的隆務鎮隆務街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海萍深有感觸地說:“以前,西山都是濕陷性黃土,東山稍微好一點,雖然沒有樹木,但雜草長得茂盛一些。現在,兩山的樹木都已經長成林了,一到夏天滿眼綠意,讓我們這些為之奮斗過的人感到很欣慰。”

  背扛肩挑,將樹苗和水運到每一處山梁溝壑,雖然當時的植樹造林效果甚微,但這種頑強的精神在隆務鎮乃至整個同仁市一代代傳承了下來。如今,每到夏日傍晚時分,人們沿著掩映在林間的硬化路散步納涼,更有人駕駛著汽車,一路駛向山頂,俯瞰鑲嵌在河谷的古城隆務,領略家鄉之美。

  多年來,隆務鎮積極融入黃南州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每年開展春秋兩季義務植樹造林“千人大會戰”,至2022年11月,累計造林較“十二五”期間增長238%,隆務綠色版圖由“淺綠”向“深綠”邁進。

  “聚焦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隆務鎮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隆務鎮鎮長馬青說,2022年全鎮空氣質量達標天數96.3%,隆務河流域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確保了一江清水出城出市,生態環境實現根本性、整體性好轉。

  隆務鎮以“網格化”管理模式為切入點,將全鎮劃分為109個網格,充分發揮鄉鎮干部職工、村干部、農牧民黨員、生態公益性崗位等工作人員的作用,建立“定人員、定路段、定區域”的長效機制,積極推行“戶分類、村轉運、鎮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經常性開展“綠化家鄉”“環境整治”等專項行動,著力破解轄區內“臟、亂、差”等問題,扮靚宜居宜業的生態。

  隆務街社區居民馬文賢說:“在鎮黨委政府的持續努力下,社區變得干淨漂亮,面貌煥然一新。每天吃完晚飯,陪家人孩子在隆務河兩邊的長廊吹吹風、散散步,呼吸著新鮮空氣,享受著美景,別提有多舒服了!”

(責編:陳明菊、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