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青海海東:“阡陌”春色好 “糧倉”萬象新

牛玉嬌
2023年04月16日09:12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機械化壟地,提高耕種效率。平組供圖

  清明時節,兩場春雪讓海東市平安區沙溝回族鄉仲庄村的村民喜上眉梢,趁著春雪未消,土地濕潤,他們來到地裡,為剛種進去的馬鈴薯起壟覆膜,把水分留在地裡,好好保墒……

  在化隆回族自治縣,縣農業農村和科技局工作人員正在為查甫藏族鄉、雄先藏族鄉的種植戶免費發放馬鈴薯籽種,300噸馬鈴薯種子、12.5噸青稞種子、39噸各類配方肥,激發了村民們的種糧熱情……

  春回大地,海東市的鄉間阡陌裡,鏵犁翻騰、機械轟鳴,春耕生產正由南向北、自東向西次第推進。廣大干部群眾深入踐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國之大者”,全力以赴守護全省“糧倉”,構建糧食安全發展新格局。

  “2023年,全市計劃完成農作物播種211333.3公頃,目前已完成播種面積14953.3公頃,今年的主要任務就是要確保糧食作物播種隻增不減,糧食總產穩定在51萬噸以上,強化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始終不懈地保障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邁上新征程,他們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兩會提出的目標任務為“旗幟”,努力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建好全省“糧倉”。

  糧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如何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真正落實到位?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做優做足‘土特產’文章,向科技推廣服務、經營方式轉變、耕地保護提升、田間管理和保供穩價‘要效益’,實現農牧業高質高效目標。”海東市農業農村局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鄭惠普說。

  4月6日,藍天白雲,高天厚土,從山頂俯瞰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蔡家堡鄉,覆過地膜的層層梯田在山坳裡鋪展開來,猶如鑲嵌在山間的鑽石,大一村、包劉村的村民們穿梭其中,正在給他們的“寶貝疙瘩”——洋芋(馬鈴薯)進行春覆膜。

  為什麼叫“寶貝疙瘩”?

  因為這些馬鈴薯產自互助縣最早實行全膜覆蓋栽培技術的地區,其口感軟糯沙綿,在西寧市場上有口皆碑。為了逐步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蔡家堡鄉全力推廣春秋覆膜栽培技術,全鄉共有142戶馬鈴薯種植大戶,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867公頃,平均畝產2500公斤左右,是赫赫有名的“萬畝馬鈴薯種植示范點”。

  不僅如此,蔡家堡鄉黨委、政府還將普通的“洋芋蛋蛋”送上了全產業鏈發展的“生產線”,依托劉李山新村交通優勢,首創“河湟洋芋宴”,79道色香味形兼具的菜品,將洋芋美食做到了極致,蔡家堡鄉發展特色種植業迎來了新“薯”光。

  “藏糧於技”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發揮聯農帶農的長效機制。

  在互助縣東和鄉李家庄村的高標准農田建設現場,推土機、挖掘機正有序作業,互助縣鬆多藏族鄉本康溝村黨支部書記呂藏得四說:“以前有些耕地裡機械上不去,耕種費工費時,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極大方便了群眾,每畝(0.067公頃)節約生產成本60元,種植麥子增產每畝(0.067公頃)30多公斤,效益提升了72元。”

  “小田變大田”,“低產田變高產田”,海東市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全市農業機械化總動力161萬千瓦,發展農機服務組織52家,農機戶7.2萬戶,小麥、油菜、馬鈴薯耕種收機械化率達到85%以上。

  做足“種”的文章,持續開展耕地撂荒及“非糧化”整治, 也是海東市“布新局”的“重頭戲”。

  2023年,海東市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主要農產品保障區55333.3公頃,建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173020公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

  通過加強政策宣傳引導,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建立縣鄉村三級管理台賬,採取人盯人、人盯地嚴格措施,海東市各地的“沃土良田”不斷“涌現”。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文都藏族鄉拉代村通過開展土地集中平整,小地放大、小田變大田,水渠、道路與田地串聯起來,農業機械可直接開進地頭,昔日“沉睡”的土地再次煥發新的活力。

  樂都區雨潤鎮羊圈村在25.8公頃撂荒地上新建了200多座蔬菜拱棚,蔬菜基地發展如火如荼,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還帶動周邊100余戶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撂荒地真正變成了“致富田”。

  一系列舉措讓海東市糧食產能基礎不斷夯實,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

  為了使“大糧倉”變成“大廚房”,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從“吃飽”到“吃好”的“提檔升級”,海東市農業部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種植業結構不斷優化。

  在互助土族自治縣塘川鎮下山城村,村民史得雲家的溫棚裡菜瓜長勢喜人,准備採摘,他說今年菜瓜的產量能有7200公斤,下一茬計劃種黃瓜,在互助縣蔬菜技術專家的幫助下,溫室大棚一年能產三茬蔬菜。

  西紅柿、草莓、辣椒、靈芝、無花果、櫻桃、葡萄……海東市特色農作物比重達86%以上,2023年,海東市計劃爭取各類財政資金13.3億元,計劃實施舊棚改造1445棟,讓全省乃至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菜籃子”裡裝進更多海東果蔬。

  扎緊“糧袋子”,端穩“肉盤子”,拎好“菜籃子”,海東市穩產量、提產能、強機制、增效益,始終緊繃糧食安全這根弦,全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全省“糧倉”根基持續穩固,擦亮了海東特色農產品的“金字招牌”。

(責編:陳明菊、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