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通信段廣播工區工長尉宏偉——
五步檢修 廣播暢通(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
從事列車廣播設備檢修及維護工作34年,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通信段廣播工區工長尉宏偉苦練本領、鑽研技藝。他每天要檢修十五六列車次的廣播設備,步行距離常超過15公裡,為保障鐵路運行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嗚……”鳴笛悠長,拉薩站至西寧站的Z6812次列車緩緩駛入檢修車庫。尉宏偉(見圖,葛樹森攝)背著5公斤重的工具包,在縱橫交錯的鋼架間靈活穿梭。5分鐘后,他打開了位於列車中段8號車廂播音室的小門,這方不到3平方米的空間,見証了他34年來苦練本領、鑽研技藝的點點滴滴。
尉宏偉是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通信段廣播工區工長,負責列車廣播設備的檢修及維護。“廣播設備包括廣播機和遍布車廂的100多個喇叭”,小到站名播報、風光介紹,大到尋找失物、緊急呼救,廣播設備是串聯車廂的信息通道。
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裡,穿越的多是高寒缺氧的無人區。乘客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難以向外求救,必須第一時間通過廣播與其他乘客互通有無。“因此,每次檢修必須細之又細,確保關鍵時刻派上用場。”尉宏偉說。
打開廣播機、檢查話筒、調節音量……雖已步入花甲之年,尉宏偉手上依舊麻利。“開始廣播測試。”車廂裡回響起他的聲音。倏然間,廣播機電流表讀數出現異常,“這說明連接某個喇叭的電線出現短路,需要鎖定、檢修。”
尉宏偉拿上鉗子、螺絲刀、萬用表,在車廂裡小跑起來,細心地聽著每個喇叭的出音情況。“Z6812次列車有車廂18節,每節26米左右,播音室在中段,檢查一遍要走將近1000米。”尉宏偉如數家珍。突然,在12號車廂的一個喇叭下,他停了下來,記者並未聽出絲毫不同,他卻肯定地說:“這個音量比其他的小一點,還有些毛刺,問題出在這裡。”
喇叭在行李架頂部,尉宏偉踩著臥鋪扶梯,一點點爬到高度不到30厘米的行李架上,把身子探入狹窄的空間,弓著背檢修起來。
拆外罩、測電壓,20分鐘過去,尉宏偉額頭上冒出一層汗珠。“如今是空調車廂,條件好多了,原先又悶又熱,像個蒸籠,手上帶汗檢修,常會有電流的刺痛感。”尉宏偉邊說邊干,很快發現了問題所在,“灰塵太多,導致短路,現在還有聲兒,列車一啟動,晃動會使問題加重,全車廣播設備都可能失效。”
尉宏偉每天要檢修十五六列車次的廣播設備,步行距離常超過15公裡,但同事們從未聽到過他抱怨。
尉宏偉的父親是一名醫生,1958年來到青藏高原。父親從尉宏偉小的時候便告誡他,一定要踏踏實實工作,做對國家有價值的人。1989年,尉宏偉成為一名廣播設備檢修工。為了鍛煉業務本領,他買來專業書籍,一有時間就鑽進播音室,仔細研究廣播設備連接線路,認真比對有故障的喇叭出音時與正常的喇叭在音量和品質上有哪些區別。
日復一日的工作,尉宏偉摸索出了詢問、檢查、測試、試驗、巡聽的“檢修五步法”。34年間,他毫無保留地將知識傳授給徒弟。現在,20多名徒弟正在不同的崗位上,為青藏鐵路運行做貢獻。
在西寧通信段辦公樓的展示牆上,記者看到尉宏偉無安全事故的天數為4431天。“從2011年1月1日開始有這項考核指標到現在,正好4431天。”尉宏偉說。
今年6月,尉宏偉就要退休了……“說舍得是假的!未來,隻要有需要,我隨時在崗!”望著檢修完鳴笛告別的Z6812次列車,尉宏偉滿懷深情地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在花土溝機場進行飛行測試與驗証實驗
- 人民網西寧4月9日電 (楊啟紅)本網從茫崖市委宣傳部獲悉,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北斗航空服務性能無人空基測試驗証關鍵技術研究”在西部機場集團青海機場有限公司花土溝機場分公司進行高高原機場飛行測試與驗証。此項目通過中國民用航空局推薦,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牽頭,聯合國內9家行業優勢單位共同承擔,是落實《中國民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實施路線圖》的重要步驟,受到航空業和民航業的共同關注和大力支持。…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