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引黃濟寧環境影響報告獲批復

張永黎
2022年10月08日09:11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好消息傳來!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青海省“引黃濟寧”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日前獲批復。生態環境部認為,該項目建設總體符合《國家水安全戰略規劃(2019∼2035)》等相關規劃,基本滿足《青海省湟水干流區水資源配置工程規劃》及規劃環評要求,並列入國務院確定的重點推進前期工作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清單。水利部以水規計〔2022〕192號文件出具可研審查意見。“這個批復對西寧很重要!”廣大市民紛紛留言道。

該工程為何對西寧這麼重要?

72萬平方公裡的青海,適宜人居的環境隻有湟水河流域,根據預測,湟水河流域今后要容納全省70%的人口,GDP、耕地面積要佔全省的60%。因此,湟水河流域綠色高質量發展對青海來說至關重要,其中水資源是重中之重。湟水流域隻有22億立方米的水資源,目前開發利用率超過了50%,這個數字意味著經濟社會發展已經擠佔了生態環境,湟水河流域的水資源已經承載不了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西寧屬於資源型重度缺水城市,為了滿足蘭西城市群經濟建設和生態需求,讓河湟兩岸發展動力更充足,生態環境更優美,“引黃濟寧”勢在必行。

據了解,該工程是2018年8月21日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會議確定推進的重大引調水工程,是落實水利工程補短板、支撐國家蘭西城市群發展、保障西寧海東城市群供水安全的重大戰略舉措,是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施扶貧開發和改善民生的富民工程、生態工程。

生態環境部認為,工程實施可解決青海東部發展和生態屏障建設的用水需求,提高湟水南岸城鄉生活供水保障程度,提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水源條件。但工程實施可能對水環境、生態等造成不利影響,特別是遠期水平年新增供水的耗黃指標存在不確定性、供水配置方案等還需要深入論証,生態環境部原則同意環境影響報告書基於現階段可研設計成果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應按照本批復的有關要求,進一步論証2040年引水規模、引水過程、配置方案的環境合理性,進行必要的優化,強化相關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切實減緩和控制工程建設的不利生態環境影響。

“中華水塔”為啥還會缺水?

打開青海水資源分布圖,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一目了然。干旱缺水始終是省情的基本特點,人口稀少、地域遼闊的青南地區水資源相對豐富,而人口集中、經濟相對發達的湟水流域卻水資源匱乏,與經濟發展格局極不匹配。

盡管青海被譽為“中華水塔”,但省會西寧人均水資源量僅為570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屬於資源型重度缺水城市。

加快建設“引黃濟寧”工程,對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體,支撐蘭西城市群經濟社會發展,徹底改變河湟地區生態、人居和發展環境意義重大。“有了充沛的水資源,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城市公共用水都不用愁,補齊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同時,調來的水不僅將擠佔的湟水河水還進去,起到一個水污染防治的作用,還能滿足南北山綠化的灌溉用水,能起到雙重的生態作用。”青海省水利廳的有關負責人表示。

“引黃濟寧”水從哪兒來?

向城鎮生活、工業供水以及灌溉供水,並為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創造條件!“引黃濟寧”工程項目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寧市、海東市,自龍羊峽水電站庫區引水,該工程涉及西寧市城中區、城東區、湟中區、湟源縣,海東市樂都區、平安區、互助縣、民和縣和海南州共和縣、貴德縣的53個鄉(鎮)412個行政村。

該項目規劃到2030年供水4.8億立方米,到2040年供水6.83億立方米。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引水工程和供水工程。引水工程包括龍羊峽水電站壩前左岸的取水設施、74.4公裡引水隧洞、消能電站(總裝機2.7萬千瓦)和穩流分水池(容積約4萬立方米)。供水工程包括1條供水干線、6條城市供水支線及36條灌溉支渠(管),總長735.26公裡。

水潤萬物,恩澤一方!我們也期待這項大工程盡快惠及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來源:西寧晚報)

(責編:楊玥、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