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看中國·千家萬戶的事

楊永良:守正創新是傳統技藝保持活力的良方

甘海瓊
2022年08月01日11:27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再次走進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加牙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加牙藏族織毯技藝(以下簡稱“加牙藏毯”)傳習所時,傳承人楊永良和妻子正在捻線。“藏毯編織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技藝,包括羊毛的篩選、分色、捻線、桄線、洗紗、染色、晒紗、纏紗、圖案設計、上經、挽橧、鎖邊、編織、平整、掏溝等整套完整的編織工序。”在楊永良看來,傳承和弘揚這門手藝,每一個環節都不能落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加牙藏族織毯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永良。人民網 雷陽攝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加牙藏族織毯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永良。人民網 雷陽攝

2021年6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西寧市城中區的青海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考察調研。“你這個手藝很珍貴、很有意義,一定要傳承弘揚好。”總書記勉勵楊永良。

楊永良是青海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的技術顧問,也是第七代加牙藏族織毯技藝非遺傳承人。2006年,加牙藏毯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項沉寂多年的技藝重新煥發光彩,客商慕名而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編織隊伍。

如何傳承好、弘揚好這項傳統技藝,從紗線選用到圖樣設計,楊永良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就拿織毯子的紗線來說,現在紗線廠機器紡的紗線,品質好顏色也正,大工廠更用不上這門手藝,可是傳統的捻線不能放棄。”

說話間,楊永良左手拿起一團羊毛,先撕出一縷羊毛捻成線系在捻線杆上,將線身夾進線口,猛捻一下線杆,線杆在紡線輪慣性的帶動下飛轉起來,不斷地從毛團中撕出羊毛續入旋轉著的線繩中,整個捻線動作一氣呵成。捻線著實是個技術活兒!

加牙藏毯的圖案和配色設計突出顯現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獨特風格。“傳承的不只是技術,更是加牙藏毯幾百年來的文化。”傳習所的陳列室裡陳列著楊永良的各式藏毯作品,卷草紋、祥雲紋、回形紋、如意紋、八寶紋……鶴、梅花鹿、鳳鳥、人物……從傳統到現代,一塊塊藏毯上的紋樣和配色讓人驚嘆。

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讓楊永良明白:敢於破局,才能走出思維的牢籠。“手工編織和大機器生產一樣,在保留傳統技藝的同時,我們必須跟著市場走。”

楊永良和他的作品。人民網 張皓芃攝

楊永良和他的作品。人民網 張皓芃攝

今年7月,作為技術顧問,楊永良又在青海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為手工織毯工人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培訓。“給地毯廠做技術顧問,工廠先進的設計理念也讓我獲益匪淺。”工廠需要加牙藏毯深厚歷史文化的加持,楊永良也明白,在保留傳統技藝和紋樣的同時,傳統織藝同樣需要學習工廠走在時代前沿的設計理念,守正創新才是讓傳統技藝保持旺盛生命力的良方!

通過多年的磨合,藏毯市場已經形成了機器生產和手工編織的雙贏。近幾年,楊永良的作品、名片也被放在博物館、旅游景區和賓館酒店,很多游客慕名來到傳習所下訂單,來圖定制創新藏毯的訂單逐漸增多。

“今年訂單還不錯,往年我雇一個人就夠了,今年3個人幫我做。我也有更多的時間去會展、到大廠去傳授技術,培養更多的織毯人才。”藏毯在樣式、造型、用途上有更多的創新,吸引消費者目光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其中,高質量發展、文化傳承與致富增收相得益彰。

“自古藏毯出湟中,湟中藏毯看加牙。”傳統技藝重獲新生,也讓湟中非遺的名氣更加響亮。湟中地區自古就是多民族交匯地帶,更是一片孕育非遺文化的沃土,多樣的加工手段、鮮明的個性、豐富的內涵和每一件作品中融合的創新,展現著這裡非遺的獨特氣質。“不僅是加牙藏毯,我們湟中還有很多非遺項目被市場廣泛認可。”楊永良介紹,加牙藏毯的變化發展只是湟中眾多非遺項目重獲新生的一個縮影。

湟中魯沙爾銀銅器產業園讓國家級非遺湟中銀銅器制作與鎏金技藝大放異彩﹔各類“青繡”工作室讓有著省級非遺湟中堆繡技藝的繡娘們在家就有錢掙﹔陝西、甘肅、內蒙古的跨省訂單讓省級非遺湟中陳家灘傳統木雕技藝走向全國……和加牙藏毯一樣,這些非遺技藝從文化轉型到文化賦能,不斷涌現出“非遺+文創”“非遺+文旅”等創新項目,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相互銜接,“火”起來的文化產業發展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讓越來越多年輕人投身進來。文化技藝不再是躺在櫥窗裡的展品,而是推動文化振興、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文化產業的發展讓非遺變得不再是“風聞有你”,而是“親眼看見”。

楊永良的學生在展會上向客商介紹加牙藏毯編織技藝。受訪者供圖

楊永良的學生在展會上向客商介紹加牙藏毯編織技藝。受訪者供圖

“前陣子海南的展會,我兒媳婦去的,現在年輕人都能獨當一面了。”北京—四川—海南,時至7月,楊永良在外“漂泊”了大半年的織架終於回到了家。“以前去各類展會都是帶著成品去,無法展現加牙藏毯的編織過程,后來專門做了一個小織架。”接下來在青海省舉行的各類展會上,他打算繼續向各地客商展示這項傳統技藝。

楊永良今年60歲了,但他依然用堅守和努力,讓非遺技藝能夠被看見、被了解、被熱愛、被擴散、被傳承,能夠走向更加深遠的明天。

(責編:楊澤秋、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班彥村:感恩奮進謀求幸福生活
  村史館裡游客們參觀又交流,盤繡園裡繡娘們飛針走線忙,農家院裡飯菜飄香客人夸……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五十鎮班彥村裡到處都是一派忙碌熱鬧的景象。 2016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班彥村,考察易地扶貧搬遷新村建設情況。…
青海:多舉措編密織牢醫療保障安全網
  人民網西寧7月29日電 (況玉)本網從7月29日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了解到,《青海省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將於8月1日起正式施行,《實施方案》旨在持續深化改革,切實減輕重特大疾病患者醫療費用負擔,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 發布會現場。…
三江源國家公園完成首次雪豹生存狀況評估
  人民網西寧7月29日電 (楊玥)本網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近日,三江源國家公園已完成首次雪豹生存狀況評估,建立雪豹個體識別數據庫,共命名201隻雪豹個體。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田俊量及項目評審專家認為,本次項目初步建立了雪豹長期監測網絡,獲取了大量數據、影像資料和遺傳學樣品,科學評估了三江源國家公園核心棲息地內的雪豹生存狀況,同時,通過雪豹個體花紋唯一性特點,在項目區建立了雪豹個體識別數據庫,証實了項目區擁有原真完整的雪豹棲息地,為園區雪豹監測和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和示范經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