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社會

繪就美麗中國亮麗的青海圖景

——省部共建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系列報道之三

石成硯
2021年10月14日08:59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青海美麗鄉鎮新貌。青海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供圖

  基礎設施建設愈加完善,人居環境治理卓有成效,城鄉經濟發展后勁十足……如今,高原各族兒女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願景正在通過美麗城鎮的載體落地生花,一個個舊貌換新顏的美麗城鎮猶如一幅幅妙筆丹青,正徐徐展現在高原大地上,繪就美麗中國亮麗的青海圖景。

  “5+1”先行先試

  為城鎮建設“打頭陣”

  一條條高顏值景觀大道縱橫交錯,一項項高品質公共配套項目正投入使用,一個個山水宜居的美麗城鎮充滿無限活力……

  隨著城鎮發展進入到提質增效的新階段,基於青海在生態、區位、民族等方面具有特殊和重要的地位,青海省以省部共建的方式,實施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為扎實推進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放大部省合作效應,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省委省政府決定在青海省有代表性的城鎮和地區率先開展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試點建設工作。

  試點工作決定通過省部共建方式,利用3年時間,在河湟谷地城鎮群、柴達木盆地城鎮區、泛共和盆地城鎮區和生態功能區選擇一批城市、城鎮,按照不同城鎮職能類型和發展階段差異性,系統推進高原美麗城鎮建設試點工作,率先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高原美麗城鎮(市),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示范經驗,“5+1”試點地區由此應運而生。

  按照“生態優先、一城一策、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原則,西寧市、格爾木市、同仁市、玉樹市、祁連縣及環湖地區城鎮帶作為“5+1”試點地區先行先試,在部幫建司局的指導下,試點地區用半年時間,組織技術支持單位高質量編制了高原美麗城鎮建設行動計劃。

  按照規劃,綜合型城市西寧市注重於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增強人口集聚能力、綜合服務功能和創新驅動能力﹔開放型城市格爾木市要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對外開放和產城融合發展﹔智慧管理型城市玉樹市需提高城鎮現代化治理能力,推進城鎮建設管理現代化和智慧化,建設“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城鎮﹔生態人文型城鎮同仁市、祁連縣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城鎮特色,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提升城鎮鮮明個性﹔環湖地區城鎮建設要結合生態環境保護,打造旅游目的地,增強城鎮對區域保護地管理建設的支撐性作用。

  目前,試點工作確定的“一對一”幫建機制已經形成。預計到2022年,各試點地區將率先建設完成一批試點工程,建立健全高原美麗城鎮建設體制機制,實現城鎮建設管理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進一步改善城鎮人居生態環境,彰顯城鎮風貌特色,激發城鎮發展活力,形成可供借鑒的高原美麗城鎮建設示范經驗。

  推進機制建設

  保障城鎮發展“不走樣”

  公租房、老舊小區改造、公積金購房、引進大型房企……從盼著住有所居,到住有所安,再到追求宜居優居,青海省群眾的住房條件不斷提高,實現安居宜居,切身感受到了“幸福來敲門”的喜悅。

  出生在西寧市湟源縣的於長晶自結束學業后在西寧城裡生活了多年,2019年,她申請到西寧市城東區華盛園的公租房,解決了多年來居無定所的局面。

  除了像於長晶一樣的“新市民”外,居住在城鎮的老住戶,通過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項目住上了干淨整潔,基礎設施完善的住房。

  “小區裡面健身設施、游樂場所一應俱全,吃完飯了到院子裡溜達一圈,一天的生活很舒心。”海湖星城小區住戶李先生對小區的居住環境很滿意。

  近年來,一大批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秩序良好、管理規范、服務優質的新型住宅小區陸續建成,住房品質和功能不斷提升,群眾居住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綠色建筑覆蓋率逐步提升,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作為推動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省部共建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積極創新高原城鎮發展新模式,努力實現城鎮發展新突破,為全省城鎮發展描繪了一幅生態人文、安全宜居、治理有序、充滿活力的藍圖。

  為了確保這張藍圖不走樣、不變形,今年,青海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學編制了《青海“十四五”城鎮基礎設施規劃》及垃圾、污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完善規劃建設管理制度,統籌規劃城鎮道路交通、供水排水、污水治理、環衛設施、園林規劃等行業發展,建立規劃動態評估調整更新機制。同時,分區分級建立高原美麗城市、城鎮、鄉村建設標准體系,完善了城鎮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特色風貌、城鎮安全、城鎮治理等技術、管理、工作和服務標准,有效支撐和規范了城鎮健康發展。

  青海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發昌說:“推動保障機制建設,有利於我們認真審視城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進一步確定城鎮建設在生態保護、民生保障和產業發展,以及民族團結進步等方面的支撐作用,以此全面提升青海城鎮建設管理的水平,讓我們更好地從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出發,打造既有‘面子’又有‘裡子’的高原美麗城鎮,讓人民對高原美麗城鎮的喜愛始於顏值,終於品質。”

  凝聚社會共識

  為城鎮建設“添信心”

  “我通過培訓考上了塔吊操作証,在工地上開塔吊,一年能掙7萬多元,生活也越來越好了。”來自互助土族自治縣魏家堡村的建筑工人說。青海省在高原美麗城鎮建設中,通過積極推進建筑業發展,創造了更多就業崗位。

  “我校每年向省內輸送1000多名城鄉建設類技術技能人才,學生通過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城鄉建設出謀劃策、貢獻力量。今后,我校將加大改革力度,主動適應社會需要,持續為青海省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提供人才支撐。”青海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海峰說。

  如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城鎮高質量發展疊加交織,作為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如何加快實現以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使城鎮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成為一項事關社會各界的重要議題。

  省內一級資質建筑企業中楓建筑集團總經理徐國江說:“我們應秉持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通過在施工中減少垃圾污染、粉塵排放,多措施節能節水,多使用可再生資源、可降解材料等各種措施,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出力,從而實現我們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

  青海師范大學教授王曉梅說:“高原、內陸的特定自然環境條件決定了青海省城鎮發展的路徑選擇,青海省委省政府和住建部提出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地位,全面融入青海省城鎮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同時,各地結合區域特點探索特色發展路徑,使城鎮建設和產業發展有機融合,這樣的做法也符合青海省‘五個示范省’和‘四地’建設的內涵。新時代高原美麗城鎮建設省部論壇即將召開,我們期待通過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助推青海省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邁上新台階。”

(責編:楊玥、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