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非遺知青海·看湟中】

門窗檁檐上的雕花是技術 也是藝術

甘海瓊
2021年10月06日10:17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剛從內蒙古回到湟中陳家灘的王海壽,正帶人趕制一批訂單。

“現在附近有好幾家做木雕的工廠,電腦雕花很精美,但還有不少人就是喜歡我們這些匠人手裡出的活兒。特別是一些古建修復工作,我們更擅長。”

“木雕匠人”王海壽。人民網 張皓芃攝

自稱是“匠人”的王海壽,是青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湟中陳家灘傳統木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們在木料的隔扇、窗戶上雕刻圖案、花紋,花樣和方式復雜多樣,那刻在門窗檁檐上的八寶、龍鳳、花鳥,盡顯匠人們的思想,充滿生命力的藝術作品為建筑增添了一抹亮色。

相傳,西寧市湟中區陳家灘村的祖輩們都是在明朝初年從南京珠璣巷遷徙過來的,因此可以推測,湟中陳家灘木雕技藝大約是明代初年從南方傳到了青海。隨著佛教在青海河湟地區的傳播和發展,湟中木雕匠人在參與各大寺廟的修建中,與外地木雕藝人交流學習、模仿創新,並與當地宗教文化相結合,依附在佛教藝術之上的木雕技藝得到了飛速發展,逐漸形成了多種風格相兼並存的一套獨特的木雕技藝。

湟中陳家灘傳統木雕技藝。人民網 甘海瓊攝

湟中木雕按用途可劃分為建筑木雕、家具木雕、宗教木雕和觀賞陳設木雕等。木雕匠人們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除了繼承傳統造型特征外,在造型、圖案紋樣裝飾以及著色等方面,還吸收了青海高原民族民間美術的表現手法和裝飾特色,形成了集實用性、觀賞性、藝術性為一體的具有渾厚、強烈、質朴、粗獷的藝術風格的作品。

王海壽多年來一直從事古建筑維修工程,在保留陳家灘傳統木雕純手工技藝特點外,對古建結構和傳統木雕技藝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參加過一些比賽,國內外很多選手的工藝都很值得我們學習。”王海壽深知,懂得橫向和縱向的比較,陳家灘木雕才能走得更加長遠。湟中陳家灘木雕的成功更有幾百年來木雕匠人的積澱,但隨著木雕老匠人的相繼去世,加上手工木雕創作時間長、做工精細,現代化機器設備的使用,對傳統手工木雕技的藝傳承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機器雕刻和手工雕刻作品的差價大,我們現在是手工雕刻,匠人們的工資高,成品的定價也就高,能批量生產的機雕成品價格就低。”大機器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曾讓無數像王海壽一樣的木雕匠人有過彷徨,“能堅持下來的不多,雕刻匠人如果在家具廠和我們作坊拿到的工資一樣,肯定會選擇更輕鬆的家具廠。”多年的磨合之后,王海壽這些手工木雕匠人逐漸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我們對材料的選用、工具的使用、圖案的描繪、木胚的修整、刀法的運用,下刀的力度、打磨的方向、著色的深淺都非常講究,這些技術是完成每一件木雕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王海壽言,就拿雕刻來說,是全部制作工序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個木雕藝人技藝嫻熟、獨具匠心的標志。

部分雕刻工具。人民網 張皓芃攝

在工坊,每個木雕匠人的工作台前,擺放著一套雕刻用的工具:主要工具有圓刀、平刀、斜刀、中鋼刀、玉婉刀和三角刀等﹔輔助工具有敲錘、木銼、斧子、鋸子等。雕刻時不僅要把握好刻刀的力度,木雕藝人還要做到刀法嫻熟、刀樣多變般採用雕、鏤、刻、鑿等多種技法,“能挖一刀的決不用第二刀,這就是木雕匠人的功底” 。 一刀、一錘、一鏟、一挫之后,精美的木雕作品成型。

在陳家灘村,木雕技藝承擔著繼承與發展民間傳統技藝的重任,木雕匠人們用他們精湛的手藝,點綴著人們的生活﹔那些傳統木雕匠人們用心打造,留在門窗檁檐的每一處雕花是技術,更是藝術。

(責編:楊玥、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