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蘇爾吉村的致富“領路人”

——記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蘇生成

漆世平
2021年09月01日18:07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昔日的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共和鎮蘇爾吉村是一個產業發展空白、村民生活困難的山村,平均海拔3200米,自然條件艱苦,全村300余戶村民年復一年地種著麥子、洋芋、油菜“老三樣”,一年辛苦勞作換來的只是填飽肚子。

如今的蘇爾吉村,依靠蔬菜產業和鄉村旅游,村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柏油路上跑小車,觀景台上看風景,農家樂裡慶盛世,家家傳唱幸福歌”是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從貧困山村到遠近聞名的致富先進村,蘇爾吉村的蛻變,離不開為民辦實事、謀福利的村黨支部書記蘇生成。蘇生成自2000年擔任蘇爾吉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帶領村“兩委”班子和廣大村民興修水利、發展產業,將一個靠天吃飯的窮山村發展成一個家富、村美、人和的美麗鄉村。蘇生成201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202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

蘇生成榮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湟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修水利 讓鄉親們告別靠天吃飯的歷史

“蘇爾吉村能有今天的變化,多虧了我們的蘇書記。”這是蘇爾吉村的老百姓提起蘇生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蘇生成是土生土長的蘇爾吉村人。1986年,23歲的蘇生成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他就暗下決心,要為村裡的群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2000年,蘇生成在村黨支部的換屆選舉大會上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既然當選了村干部,那就要以群眾利益為己任,時刻為群眾謀福利、謀幸福。”如何讓村民盡快富起來,生活好起來,成為蘇生成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后最關心的事。

那時的蘇爾吉村交通不便利,農業是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群眾要致富,首先要抓好農業這個基礎工作。”蘇生成認為,村民想要擺脫靠天吃飯的困境,首先就要抓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為了制定最佳的水渠方案,蘇生成堅持白天跑現場,晚上繪圖紙,經常工作到深夜。在蘇生成和村“兩委”班子的積極奔走下,蘇爾吉村爭取到了田間水利配套項目,新修渠道6公裡,完成86.67公頃耕地的田間配套水利工程,使每片農田都能使用上灌溉水源,解決了庄稼澆水難的問題,也讓蘇爾吉村父老鄉親徹底告別了靠天吃飯的歷史。

種蔬菜 走出符合蘇爾吉村特色的致富路

“灌溉水源問題解決了,農作物產量上去了,村民收入也在增加,但效益不明顯。”蘇生成意識到,要想村民徹底擺脫貧困,改變生活現狀,還得繼續轉變思路,調整產業結構,走出一條符合蘇爾吉村特色的致富路子。

通過調研,蘇生成把目光聚焦到了蔬菜種植上。“我們這裡海拔高、污染小、日照時間長,特別適合種蔬菜。”可是這一想法在推行的時候,還是遇到了阻力。村裡大多數老百姓受到傳統耕作思想的束縛,不肯接受這個創新的想法。為了說服群眾,打開工作局面,蘇生成主動報名參加了當時在海東市舉辦的青海省蔬菜種植技術培訓班,學習掌握了黃瓜嫁接、辣椒種植、露地蔬菜培育等技能。隨后,他多次組織召開群眾會,通過邀請市、縣農業科技人員到村裡授課,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等方法,潛移默化地轉變村民的思想觀念,引導村民調整種植結構。2003年,在蘇生成的帶領下,村裡的20多名黨員率先種植荷蘭豆,等到收獲的時候,每畝土地的收益比之前翻了幾倍。

蘇生成(左一)正在查看蔬菜生長情況。湟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荷蘭豆的成功種植,讓不少村民看到了種植蔬菜的甜頭。第二年,不用動員,群眾也紛紛加入蔬菜種植隊伍,村裡掀起了種植蔬菜的熱潮。為了讓村民了解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他帶領村干部、群眾代表、種植能手先后前往黑龍江、山東、四川、甘肅等地學習各類蔬菜種植技術,並積極參加國際蔬菜博覽會,讓群眾開闊眼界。“充電”后的村民陸續種植了菠菜、胡蘿卜、大白菜、食用百合等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露天蔬菜,村民收入節節攀升。

為保証蔬菜市場銷售渠道暢通,在蘇生成的帶領下,村裡成立了蘇爾吉村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建成了2個500噸的冷庫、1個250平方米的蔬菜加工包裝車間、1個育苗基地、1個2000噸的交易大棚、6處蔬菜直銷點,建成了全省首家農村無公害蔬菜農藥殘留監測站,注冊了“蘇爾吉牌”商標,實現了蔬菜生產、包裝、倉儲、銷售一條龍。

如今,蘇爾吉村的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73公頃,種植的無公害蔬菜不僅在西寧銷售,更是遠銷北京、上海、廣州、蘭州等地。依靠蔬菜種植,全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7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20元,村民陸陸續續蓋起了二層小樓,日子越過越紅火。

為助推蘇爾吉村乃至共和鎮露地蔬菜種植產業的持續發展,蘇生成積極奔走,聯合附近13個村成立了共和蔬菜種植聯盟黨建示范區,組建了涵蓋13個黨支部的蔬菜聯盟中心黨委,實現了共和鎮的露地蔬菜種植資源信息共享、生產要素互補,打出了全鎮蔬菜產業發展的組合拳。2020年,在蔬菜聯盟中心黨委的帶動下,13個村累計種植露地蔬菜和藥材超過666.67公頃,總產值超過4000萬元,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

蘇生成(右三)正在研究蘇爾吉村土地利用現狀圖。湟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興旅游 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蘇爾吉村耕地有限,蔬菜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遇到了瓶頸,蘇生成一直在嘗試尋找新路子,進一步延伸產業鏈。2017年10月,蘇生成以青海省黨代表的身份參加了黨的十九大,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感觸很深。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重要論述,讓他豁然開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蘇爾吉村自然風光秀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發展鄉村旅游具有獨特的優勢。”蘇生成和村“兩委”班子多方考察學習,廣泛聽取意見建議,深入分析研究,找准了鄉村旅游的發展路子。隨后,蘇爾吉村依托歷史文化底蘊,打造旅游品牌,建成了觀景平台、農耕文化園、蘇爾吉花圃等多處鄉村旅游景點,修建貧困戶“致富”購物亭15處,硬化景區觀光道路8.7公裡、環村田間道路7公裡,建成了“鄉愁”主題農耕文化展示館,連續3年舉辦蘇爾吉高原蔬菜採摘暨美食節和農民豐收節,打響了“山水共和·生態蘇爾吉”鄉村旅游品牌。蘇爾吉村的村民不僅吃上了“蔬菜飯”,還吃上了“旅游飯”,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在帶領村民致富的同時,蘇生成也積極爭取項目,改善村裡的基礎設施,建成了村文化廣場、文化牆、農民科技培訓中心、村史館、黨史教育館等,對村民家門前的道路實施了硬化、美化、綠化、亮化“四化”工程,大力推進改廁、改水、改圈、改垃圾收集工作。通過建設整治,蘇爾吉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如今,看著蘇爾吉村產業興了、村民富了、村庄美了,蘇生成樂在臉上,美在心裡。“我理想中的村庄應該是一個美麗宜居的公園式村庄,村裡的老百姓可以享受城裡人的生活,城裡人也樂於來村裡住一住,感受田園生活。”對於蘇爾吉村的未來,蘇生成心中已有藍圖,他將和村“兩委”的干部一起帶領群眾實現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有效融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蘇生成相信,蘇爾吉村的致富道路會越走越寬,村民的日子會越過越幸福。(來源:精神文明報)

(責編:劉沛然、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