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让农田成为致富小康的“聚宝盆”

李延平 郑思哲
2021年07月21日08:46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炎炎烈日下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田间栽种甘蓝苗。青海日报记者 李延平 郑思哲 摄

  7月13日,走进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甘树湾村,炎炎烈日下大通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田间忙碌着。大家戴着帽子、口罩、手套,左手拿着甘蓝苗,右手栽种,时不时擦擦额头上的汗水,手中的苗子栽完径直走到框里抓了一大把甘蓝苗,快步走回去继续栽,身后是一串串脚印、一行行甘蓝苗。

  季青花站起来看看栽完的甘蓝苗满意地笑了笑,指着停在田埂上的浇水车说:“我在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干了11年了,见证了种植业的发展。从以前的人工种植到现在的机械化种植,从以前的靠天吃饭,到现在的科学种植,这巨大的变化我看在眼里,你看前面停的那辆车既可以浇水还可以喷洒农药。”

  大通景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16年,目前联合社共有10个成员社,包括大通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大通县燕英马铃薯营销专业合作社、大通县景金优质农产品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大通兴源农牧产业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等,其中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燕英马铃薯营销专业合作社为国家级示范社。

  “联合社现有马铃薯、小麦、油菜、蚕豆、中药材、苗木示范基地133.33公顷,拥有配套种植农机具300台,专业化植保服务队4组,办公场地300平方米,经营场地4.67公顷;成员种植面积866.67公顷,马铃薯贮藏窖10座,贮藏能力5600吨,马铃薯初加工生产线两条,马铃薯精加工生产线三条,面粉、油菜、黎麦加工线各一条。”联合社理事长保吉栋指着山坡说。

  随着联合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合作社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联合社成员社共带动大通县景阳镇7个村,带动农户1300户,其中脱贫户145户,脱贫人口380人,长期带动就业人数140余人,2017年至2020年雇佣流动人口1500人次。

  大通景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立足于服务三农,服务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把联合社办成“自主经营的实体,为农服务的载体,合作经济的联合体”的目标,实现市场信息互通,资金产品调剂和品牌技术共享,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的好机制,使“小合作变成大联合,大联合促进大发展”。

  长期与农作物打交道,让保吉栋就连休息的时候都在想怎么种地、怎么防治虫害、怎么实现增收达效……“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些事。”保吉栋操心的,其实就是村里每家每户的“钱袋子”。“大家伙把田地交给我打理,不就是信任我能够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我可不能辜负乡亲们对我的信任。”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让保吉栋的干劲更足了。“怎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带领群众继续搞产业、谋发展。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搞产业、谋发展。如今的乡村振兴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好环境,我们要用好这一有利环境,不断扩大合作社规模,拓展群众的收入渠道,让田地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聚宝盆’,让乡村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桃花源’!”保吉栋说。

  眼下,保吉栋对于村里的下一步发展已经有了打算。保吉栋说:“今年我们申请了资金,准备建设温室大棚、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点、蔬菜冷库。这些都是在为我们合作社下一步发展设施农业打基础。”保吉栋深知,设施农业才是今后农业发展的趋势,也只有发展设施农业,村里的蔬菜产能才会翻番,合作社的才能进一步壮大,村民的收入才能增加。

(责编:杨启红、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