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行进中国|指间生金 艺泽热贡

人民网“行进中国”青海调研采访团
2025年07月09日11:06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润笔、试色、落笔……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桑杰唐卡画院,唐卡画师们屏气凝神、思量运笔,笔尖轻触画布,无声无息间,花瓣、牧草、祥云初具模样。画师们皆沉浸于自己的天地,手腕的每一次提按,指尖的每一次微旋,都是岁月与心血的沉淀。

远处雪山巍峨绵延,近处溪流蜿蜒、水草丰茂,大国非遗工匠、国家一级美术师桑杰加正在为一幅山水唐卡描绘松柏元素,细如针尖的画笔反复描绘之后,一棵松树跃然布上,尽管松树很小,不是整幅画作的核心元素,但桑杰加依旧反复描绘,精雕细琢,力求把松树的细枝末节全都完美呈现,一笔一画,都蕴藏着他对生活的感悟,对家乡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

桑杰加正在绘唐卡。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生在同仁,长在同仁,学在同仁,这片热贡艺术热土是桑杰加不断前行、持续创作的力量源泉,对家乡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自小就厚植于桑杰加的心间。

早年间,桑杰加一直在北京打拼,推广唐卡、泥塑等,宣传热贡艺术。“在北京打拼了10余年,积累了人脉,开拓了市场后,我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一心只想带动更多家乡人增收致富。”彼时,桑杰加人在北京,心在家乡。

桑杰加正在绘唐卡。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2017年,桑杰加回乡创业,投资创建了桑杰唐卡画院,同时承接了政府的技能培训班,开始为当地群众传授技能,三年后,培训的第一批百余名学员掌握了唐卡、堆绣等热贡艺术的技能,可以独立完成作品,学员们或是留在画院继续深造技艺,帮带新人;或是自立门户,以此谋生……“看着不少从桑杰唐卡画院走出的学员们继续师带徒,深耕热贡艺术领域,很是欣慰。”桑杰加表示。

渐渐地,桑杰唐卡画院发展成为当地小有规模、小有名气的画院,有人慕名前来,也有人学成远走。“目前,画院有60余名成熟的热贡艺人,大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一直在传帮带学徒。”桑杰加介绍,如今,画院艺人也是在多思考、广交流的基础之上,面向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热贡艺术作品更小巧了,表现内容更丰富了,价格更亲民了,产品远销海内外。

桑杰加调试颜料。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画师们习得了技艺,改善了生活,过程中,热贡艺术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桑杰加表示,如今,画院的发展已然是对自己返乡创业初心的最好回馈,“未来,还要继续钻研技艺,修身修心。”近年来,画院还累计投入上百万元,帮助当地的老弱病残群体改善生活等,扎根乡土、回馈乡土,桑杰加始于心,践于行。

同仁市,藏语称为“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在这片沃土之上,以保护传承热贡艺术为己任的热贡艺人大有人在。龙树画苑勇于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桎梏,免费招收全国各地的热爱唐卡绘画的年轻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唐卡艺人;仁俊画院成立青海省首家民间热贡艺术博物馆,旨在促进热贡艺术的传承,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教育科普水平……

仁俊画院画师正在创作援青主题唐卡作品。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目前,正在创新尝试集热贡艺术体验、特色餐饮、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一方面是满足游客对热贡艺术的好奇之心,另一方面,以热贡艺术保护传承为牵引,带动文、旅、农、商等多点开花,融合发展。”仁俊画院负责人桑德加介绍。

桑德加早年创作的唐卡作品。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跳出画院看同仁,在桑杰画院、仁俊画院、龙树画苑所处的隆务镇吾屯下庄村一带,有着近百个唐卡画院,可谓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师。在各个画院的引领之下,近年来,热贡唐卡在内容方面不断突破和创新,不仅仅局限在宗教领域,山水、人物、花鸟、风俗等内容均成为唐卡新题材。

热贡艺术之堆绣作品。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为确保吾屯特色小镇建设实现热贡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当地将吾屯上庄村、吾屯下庄村打造成为一个集艺术创作、传习教育、收藏展览、文化体验、展示销售、住宿接待、艺术休闲、民俗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小镇——同仁·唐卡特色小镇。

在唐卡特色小镇,各个画院以“画院+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广纳生源,培训学徒;同时,以旅游业为依托,融合发展文旅经济,自然而然就促进了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文旅产业欣欣向荣。

“十四五”以来,同仁市紧紧依托产业“四地”建设,坚持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热贡艺术为龙头,积极整合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特色文旅产业,全市以热贡艺术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热贡艺术文化产业的氛围越来越浓。

绘制唐卡,需要多种笔和颜料。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目前,同仁市规范化运营的画院已达25家,每家画院稳定培育唐卡艺人100名,直接或间接带动2.4万余人投身热贡艺术,文化产业磁吸效应持续释放。设立111处非遗传习中心与110处非遗展示点。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设立200余处热贡艺术展销窗口拓展市场。

同仁市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以打造品牌为落脚点,以健全机制为关键点,以培育优秀人才为根本点,不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培育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0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54名,是西北乃至整个涉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最聚集的“非遗大市”。近两年,共培养各类热贡艺术人才3876人,户均增收13578元,文化收入年均增长18.4%。(孙海峰、白波、张力洋、王绍绍、甘海琼、杨启红)

点击进入专题

(责编:马可欣、甘海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