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

打造一个健康谷 走出一条新路子

——“走进西宁看发展”一线故事⑥

王玉莹 张慧慧 贾 泓 才贡加
2024年11月05日08:55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施工现场。青海日报记者 王玉莹 摄

  截至2024年9月,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原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聚集中藏药生产企业32家,拥有中藏药品种471个,中藏药生产企业占全省医药生产企业总数的78%……那么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未来前景是什么?还能拓展出怎样的发展新路子?我们在一个工地上找到了答案。

  10月16日,记者来到生物科技产业园区迎新路西侧的医药产业园(生命健康谷)一期建设现场,工地门口清洁喷淋装置正在给即将外出的搅拌车“洗澡”,在建工地的外围铺上了环形的水泥路,方便车辆运输。

  刚下过雨,水泥路上的积水还未干透,我们仔细戴好安全帽,沿着车辆碾压过的痕迹走进施工地,铺着防尘布的土路有些泥泞,每踩一步都像要陷下去似的。站在土坡上,“砰、砰、砰……”眼前的打桩机上下运作,有规律地撞击着桩体,每运作一次就有黑烟冒出,大地也随之震动。

  项目负责人杨国利拿出工程建设图,上面一个个格子小方框上标满了数字,他一边用手在图纸上圈圈画画,一边说:“我们现在的位置在这里,打桩机东南侧6栋厂房已经完成封顶,正在进行主体内部二次结构、构造柱施工,10月20号左右就可以进行外立面建设。周围这8栋楼新开工项目已完成主体施工的75%。”

  从外观看,正在修建的厂房并不大,长宽高在20米左右,都是3到5层高的独栋小楼,集中连片。10米的楼间距,与印象中厂房相比,更像是集体搬迁的居民楼。

  为什么要建这样的厂房?青海高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旸解释道:“从招商的本质来讲,企业投资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问题。部分医药产业来投资有租建厂房的需求,但大场地不符合投资预算,也不适用于产业生产,这成为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经过多方走访调研,我们决定根据生物医药、食品保健品行业的特点,出资建设独栋厂房,破解企业投资难题,也破题自己的招商困境。”

  但厂房也不是说建就建,在哪建、建成什么样、能不能引来企业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像生命健康、生物育种、医疗器械等大健康产业对空气的密闭环境要求很高,混租厂房会有交叉污染、噪声污染等影响,所以独立的小厂房非常适合这类企业。前期我们走访调研了上海、苏州、江西等地类似的产业园区,得到一个结论——设计建设800到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目前在建的一期,用地5.12公顷,有45栋厂房和1栋生活服务平台,可供企业灵活选择。”刘旸说。

  在工地走一圈,我们遇到了很多操作各类建筑工具和正在搬运各种建筑材料的工人,尽管阴天没有太阳的炙烤,但他们脸上仍能看到细密的汗珠,衣服上沾满了泥点子和灰尘,绑扎、焊接钢筋,操作起重机,搭设脚手架,手头的活儿一刻也没有停歇。

  巡查现场是杨国利每天的工作日常,在提醒工人注意安全的间隙,他争分夺秒地向我们介绍:“目前项目投入施工人员350人左右,分两班加班加点,实现每日18个小时作业,4台塔吊都在运作中,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大干快上’。”

  别小看这一栋栋被绿色安全网紧紧包裹的厂房,看起来平平无奇,未来它可是“生物经济加速器”。

  医药产业园自项目设立之初,便有着十分明确的定位。这里以生活服务平台为载体,打造共享食堂、共享会议室、共享展销中心等,让入驻企业实现资源的节约共享;设置服务窗口,直通省市药监局,企业通过“绿色通道”就能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最大限度压缩行政审批时限;集纳基金、银行、电信服务窗口,满足企业所需,提供便捷服务。

  定位明确了,项目的优化也并未因开工建设而停止。杨国利说:“我们在不停地收集记录企业需求,尽可能去满足。同时,二期、三期建设也会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完善。”

  “洽谈过程中有不少企业对我们的项目很‘心动’,就等着我们完工,已经签约的就有3家。”谈到未来,刘旸信心满满:“未来我们搭建的大健康平台会集纳一批高水平高质量企业,通过生物研发、生物医药生产、研发、制造的全产业链肯定能够带动园区产业的发展。”

(责编:马可欣、杨启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青海乐都:“小指尖”上的“大产业”
  在广袤的乐都大地上,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悄然崛起——“指尖”技能。这些看似微小却充满力量的技艺,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为乡村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果洛甘德: 多产业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上贡麻乡隆亚村,一片曾经被高寒气候束缚的土地上,如今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随着高原有机赤松茸的成功引种,隆亚村不仅打破了传统农牧业的局限,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户一岗”让牧民群众享受国家公园红利
  人民网西宁10月29日电 (记者张莉萍)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实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后,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内实施了“一户一岗”政策,试点期间共纳入17211名管护员,每年补助资金3.7亿元。 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将黄河源的约古宗列曲、长江源的格拉丹冬、当曲以及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完整纳入国家公园范围,面积由12.31万平方公里扩增至19.07万平方公里,曲麻莱县麻多乡、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玛多县花石峡镇、杂多县结多乡部分区域调整(优化)纳入了国家公园范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