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找闫书记”“去黄河边就能看见”

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
2024年10月31日09:53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近日,2024年青海省“江河源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启动,此次活动以“坚持生态为纲、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为主题,来自中央驻青及省垣媒体的记者们沿着黄河一路走访,一路观察,在村社园区之间,与人大代表们共话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担当作为,多角度、多形式讲述青海在扛牢源头责任,守护大河安澜中的人大故事。

黄河滔滔,奔流不息,流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成就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佳话。

为什么人们常说“天下黄河贵德清”呢?原因在于区位,更在于人为。

黄河流经青海贵德。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黄河经龙羊峡水库,泥沙在此沉淀,加之贵德所在河谷盆地地势较为宽阔平缓,当地天然林区及草原滩地面积较多等多重因素影响,流域内水土流失较少,故而呈现出清清黄河的景观,此为区位缘由。

与此同时,河清岸绿的美好生态画卷也离不开当地干部群众的绘制。

黄河流经贵德70多公里,其中河阴段人口密集,水车广场、中华福运轮、红柳滩村乡村旅游接待点等景区景点集中,流域的环境卫生整治与人员安全管护尤为重要。

沿着黄河支流东河段一路前行,放眼望望河道及岸边,随手捡捡纸屑瓶子等垃圾,州县乡三级人大代表、河阴镇西家嘴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山每周都要巡河两三次。

“查看河段是否有垃圾,是否存在违法采砂行为,有无安全隐患,等等。”平日里,张文山或是跟村里的巡河员一起,或是自己专程来巡河,领略着黄河的春秋冬夏,守护着一方的山清水秀与河段安全。

2023年的防汛关键期,张文山巡河时发现120米的河堤被冲毁,立即上报,随后贵德县相关部门进行维修加固。“当时若没有及时发现解决,周边的东河公园、养殖场、农田都会受到威胁。”州县乡三级人大代表、河阴镇镇长范文睿介绍,隐患从发现到解决,仅用了两天时间,做到了河湖管护巡在前,防在前。

平日里,在贵德县河阴镇黄河吊桥附近河段,总能看见闫贵元与村里的巡河员、志愿者们一起穿着蓝马甲、拿着垃圾夹忙活的身影,或是沿着路边,或是走近河边,细碎的纸屑、破旧的塑料、废弃的瓶子等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闫贵元(左一)与巡河员们一起巡河。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尤其是汛期,在黄河两岸露营的游客很多,村‘两委’班子及社长们都是常态化巡河。”闫贵元是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河阴镇城东村党支部书记,每年4月到10月上旬,防汛关键期与旅游旺季叠加,闫贵元几乎天天都在黄河边,10公里的河段,巡河一趟至少得两个半小时。

“每个节假日或周末,当游客们在黄河边亲近自然,尽享假期时,闫书记总是在黄河两岸,捡垃圾,盯安全。游客玩尽兴了回家了,闫书记才能回家。”常与闫贵元一道巡河,范文睿知道,要想找闫书记,去他巡河的河段肯定能找见。

“目前,河阴镇共有45名河长、巡河员和生态管护员,其中27名是州县乡的各级人大代表。”范文睿介绍,基层人大代表与干部群众分布在黄河两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黄河边履职尽责,默默守护着镇域内的黄河及其支流。

河阴镇的19个村和社区分布在镇域的三条河流流域内,为切实抓好河湖管护工作,2021年开始,河阴镇探索实行“流动红黄旗”评比,“现在,红旗好评,黄旗不好评。”范文睿介绍,评比制度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河湖管护的积极性、自觉性。如今,这项制度已逐步推行至全镇的环境卫生领域,为河阴镇乃至贵德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贵德干部群众共同参与河湖管护。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大河潮涌,首重安澜。黄河安澜来自于张文山、闫贵元们不分严寒酷暑,用脚步践行着“上游责任”,来自于他们一次次不辞辛苦弯腰捡拾垃圾,来自于他们一次次耐心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来自于他们一次次远远盯着近河区域的游客,不便打扰,但生怕有危险……他们是黄河沿岸的人大代表,是黄河安澜的守护者、践行者。

“近年来,贵德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不断增强监督实效,打出‘调研+审议+询问+满意度测评’组合拳,在助推贵德生态文明建设中彰显人大担当、贡献人大力量。”贵德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银措吉介绍,贵德县人大常委会每年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深入乡镇村社现场,详细了解真实情况,广泛收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总结先进典型经验,查找问题差距不足,全面掌握全县环境状况的第一手调查材料,形成高质量调查报告,为审议工作提供了参考。同时,每年听取和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对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既客观公正地肯定成绩,又恰如其分地指出问题,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把脉问诊、开出良方。督促县政府集中力量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化源头治理与修复保护,健全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黄河流经青海贵德。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此外,还组织人大代表、县政府职能部门,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面对面“一问一答”开展询问,深入交流讨论实际情况,研究解难除困的措施,形成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转交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研究办理,并持续跟进监督,切实推动询问成果转化为助推发展的有效动能。

(责编:马可欣、甘海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青海乐都:“小指尖”上的“大产业”
  在广袤的乐都大地上,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悄然崛起——“指尖”技能。这些看似微小却充满力量的技艺,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为乡村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果洛甘德: 多产业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上贡麻乡隆亚村,一片曾经被高寒气候束缚的土地上,如今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随着高原有机赤松茸的成功引种,隆亚村不仅打破了传统农牧业的局限,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户一岗”让牧民群众享受国家公园红利
  人民网西宁10月29日电 (记者张莉萍)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实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后,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内实施了“一户一岗”政策,试点期间共纳入17211名管护员,每年补助资金3.7亿元。 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将黄河源的约古宗列曲、长江源的格拉丹冬、当曲以及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完整纳入国家公园范围,面积由12.31万平方公里扩增至19.07万平方公里,曲麻莱县麻多乡、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玛多县花石峡镇、杂多县结多乡部分区域调整(优化)纳入了国家公园范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