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原创稿件

湿地之美看青海

青海互助:湿地保护与自然教育相融并进

陈明菊
2024年10月20日09:08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秋日暖阳下,车至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水库大坝,东西两山对峙,绝壁千丈,层林尽染,宛若一幅山水画展现在眼前,让人流连忘返。

南门峡水库和南门峡河是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的主体部分,与水系周边林地和起伏的群山相连,以雪山、沼泽、河流、湖泊、森林等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无论是盛夏的满目青绿或是深秋的层林尽染皆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南门峡水库。人民网 陈明菊摄

南门峡水库。人民网 陈明菊摄

201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2019年底,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成为海东市目前唯一的国家湿地公园。据南门峡湿地公园保护中心负责人吴谦介绍,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达1217.31公顷,湿地率81.57%。主要湿地类型为河流湿地、人工湿地和沼泽湿地三大类型,其中河流湿地最多,占湿地总面积的70.3%。

作为我国候鸟迁徙中部路线的必经之路,青海省互助县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有着丰富的鸟类资源。据日常监测数据以及有关的研究资料显示,湿地公园分布的鸟类共计17目42科162种,其中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斑尾榛鸡、黑鹳、白尾海雕、金雕、胡兀鹫等5种。除此之外,赤麻鸭、绿头鸭、绿翅鸭、普通渔鸥等鸟类在公园内能常看见。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拯救保护各类种群野生植物,就是保护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生物资源。近年来,互助县通过对县域内湿地资源野外实地考察发现,共记录到植物376种209属60科;脊椎动物共有23目57科188种等等。

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秋色盎然。人民网 陈明菊摄

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秋色盎然。人民网 陈明菊摄

寻找、发现、保护、繁育、回归自然……为不断夯实保护基础,全县湿地依法实行分级管理,通过划片分区将湿地资源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管护,督促管护员依照管护协议,全面依法开展湿地巡护、日常保洁及环境卫生整治、湿地科普宣教、法律法规宣讲等工作。

为更好保护湿地资源,推广先进管护模式,今年年初,互助县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警务室挂牌成立,成为海东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警务室。同时,采取“生态警长+林长制”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等,全方位守护林草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如今,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作为生态互助的一张“新名片”,公益林管护面积达16.58万亩。

湿地沼泽面积不断恢复,黑鹳、赤麻鸭、灰鹤等鸟类“安家”南门峡,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湿地小课堂的孩子们见多识广,说得上名字的鸟类越来越来多了。

南门峡镇中心学校自然教室。人民网 陈明菊摄

南门峡镇中心学校自然教室。人民网 陈明菊摄

“从未听说我的家乡还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直到今年上了自然课堂,才知道它因头、颈和脊均呈黑褐色而得名。”

“原来我们从小游玩到大的南门峡湿地公园内有很多野生动物还有很多漂亮的植物。比如,岩羊和藏雪鸡等等。”

“除了在我的家乡有湿地公园,青海还有哪些地方有湿地公园呢?”

……

10月16日,本网一行走进南门峡镇中心学校自然教室,七年级的学生任秀玉和她的同学积极分享着学到的自然知识和看过的自然风景。她们说,“每周都开展两三次自然课程,或看视频了解分布在国内外的湿地公园,或直奔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观察大自然,捡拾垃圾等等,都很有意义也深受同学们喜欢。”

南门峡镇中心学校的学生为大家讲解湿地。人民网 陈明菊摄

南门峡镇中心学校的学生为大家讲解湿地。人民网 陈明菊摄

2023年,互助县林草局在南门峡镇中心学校打造建设了海东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室,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植物宣传月”等特殊节点开展自然活动。南门峡镇中心学校校长毛玉平介绍道:“学校将‘自然是老师、山林为课堂’的理念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科普教育中,美丽的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渐成‘生态大课堂’。”

好的课程设计润物细无声,可以让知识“悄悄地”进入孩子们的脑海。校长毛玉平感慨道,“如今的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风光无限好,无论是生态保护还是生物多样性都已成为生动的教材。未来,我们将创新教学课程,让老师和学生‘沉浸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南门峡湿地公园保护中心负责人吴谦表示,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在保护恢复、科普宣教、功能展示、湿地体验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以“绿色”之名为发展“上分”。当下,该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互助县重要的科普宣教场所和城市生态新名片。

(责编:杨启红、甘海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