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门街小学的“雪豹世界”

“在创作雪豹版画之前,王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雪豹的图片,仔细观察后,在脑海里就能勾勒出雪豹的形象。”西宁市观门街小学儿童版画社团的学生梁梦琪回忆起第一次创作雪豹版画时的过程说:“我想象到一只雪豹站在雪山上,仰望着天空,发出吼叫,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
别看梁梦琪只有11岁,她学习版画已有5年时间,创作各类版画作品几十余幅,包含动物、植物、人物等题材,她最喜欢的作品要数今年开始创作的雪豹。为此,暑假期间,她专程和父母来到西宁野生动物园近距离观察雪豹的形态、动作和习性。站在豹馆前观察良久,她感叹:“眼前的雪豹和图片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当时它正在酣睡,毛发非常松软,像一只大猫一样,非常可爱,让人想去‘撸’一下。”
回到家后,梁梦琪立马有了创作灵感,她快速拿出绿色胶板,用笔轻轻地描绘出雪豹的大致轮廓。从雪豹矫健的身姿开始,勾勒出它优美的线条,包括修长有力的四肢、灵活的尾巴以及圆润的脑袋。
接下来是刻制环节,梁梦琪用精细的刻刀仔细地雕刻着雪豹的不同部位,细密的短线条刻画出雪豹身上浓密的皮毛,营造出毛茸茸的质感;较深且流畅的线条刻画出雪豹强健的肌肉和骨骼,展现雪豹的力量;最后添加上圆圆的眼睛。
一切完备,开始拓印。梁梦琪用滚筒将调配好的油墨均匀涂抹在刻好的胶板上,然后铺上洁白的纸张,用木蘑菇仔细按压和摩擦,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以保证油墨能够充分渗透到纸张上。当梁梦琪缓缓揭开纸张的那一刻,一只慵懒可爱的雪豹跃然纸上。
在观门街小学儿童版画工作室里,摆放着百余件梁梦琪和其他学生创作的雪豹版画作品,仿佛一个小型的雪豹艺术展览馆。
这些作品展现出了雪豹的千姿百态,既有漫步雪山的威武、也有蹲伏岩石的凌厉,嬉戏玩耍的萌态……有的线条细腻,有的刀法粗狂,每一幅作品都倾注了“小艺术家”对雪豹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说起这些雪豹版画作品的由来,儿童版画工作室指导老师王平介绍:“去年,我们开展了‘行见青海,共生共长’美育研学活动,带学生走进自然资源博物馆和西宁野生动物园,了解青海独具特色的山川、河流、动植物,近距离观察雪豹,激起了孩子们创作雪豹主题版画的热情。”
“版画走进校园就有了生长的力量。”如何让版画在德育教育和生态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王平一直在思索的问题。“雪豹主题创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还激发了学生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真挚情感。”
王平介绍:“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2016年学校开始开设版画课程。”在观门街小学日常的美术课程中,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版画,老师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设计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从最基础的版画工具使用、技法讲解,到主题创作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传承优秀版画文化的少年。
经过几年实践,学生的版画作品被定制为2019年“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大会纪念品,并多次走进青海省文化馆展厅和香水书院,被收纳进《我眼中的雪豹——西宁市城中区学校美术特色工作室作品集》,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儿童版画艺术的魅力。
版画作品装点了校园的美丽,为校园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在王平的精心策划下,学生创作的雪豹版画摇身一变,制作成了抱枕、冰箱贴、热缩片、帆布包、台灯、挂毯等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以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形式不断丰富生活。
“关于雪豹主题的版画创作还在继续,随着深入了解雪豹所代表的生态意义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汲取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力量,茁壮成长为有自信、有担当的新一代。”王平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