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互助班彦:村民幸福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2017年底,班彦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班彦村退出贫困村的序列;2021年底,班彦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00元,村集体经济累计达到145万元,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干、能致富”的总体目标;近年来,班彦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风貌。人民网 马可欣摄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是一个传统的土族村落。2016年以前,这个小村子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自然灾害频发,贫困率高达56%。
今天的班彦村,面貌焕然一新,是青海民族文化、高原文化的代表性村落。
采访团参观了解班彦村发展历程。人民网 马可欣摄
走进班彦村,一排排整齐美观的住房错落有致,白墙青瓦,富有土族特色。道路平坦宽阔,路灯整齐排列。屋内宽敞明亮,基础设施更是一应俱全,水电气网络全面覆盖,村里还建设了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为村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们从沙沟山搬到了现在美丽的川水地区,现在村里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有事干,有钱挣,生活越来越好了。”班彦村村民保积莲说。
盘绣园门口正在刺绣的绣娘。人民网 马可欣摄
“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建成的红色研学、盘绣研发、酩馏酒酿造、光伏发电等八项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成效明显。”互助县五十镇党委副书记马毓琨介绍道。
非遗技艺的传承是村子长足发展的特有优势。
盘绣园内精美的饰品。人民网 马可欣摄
走进村里的盘绣园展厅,小到挂件、皮包、鞋垫、电脑包,大到盘绣长卷作品,一件件精美的盘绣作品摆满了展架,绚丽的颜色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2006年,土族盘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因为这一优势,班彦村投资发展盘绣制作特色产业,培训绣娘370余人次,吸纳产业户145户。
“避开农忙时节,我们也会经常组织青绣、香包比赛,还有安昭舞、轮子秋表演等活动,大家参与的热情也都很高。”作为村史馆的讲解员,李维花对村子一路以来的发展了然于胸,一路跟随来访者来到盘绣园介绍着村民丰富的生活。
除了非遗技艺,班彦村也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可如何让其价值最大化?
班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人民网 马可欣摄
村“两委”班子想办法、找路子,依托青海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优势资源,班彦村以红色经典旅游为主引擎,与文旅、研学有机结合,打造“党恩惠泽,奋进班彦”主题教育基地,综合运用观摩、讲授、体验等教学方法,展示班彦群众的生活与变迁,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
“截至2024年7月底,我们共接待各类观摩学习团3.2万余人次,开展培训教育8600余人次。”马毓琨向来访者介绍着基地的学习观摩情况。
村史馆内正在进行观摩学习。人民网 马可欣摄
谈及班彦村的未来,马毓琨笑着说:“下一步,我们想与省市级研学基地合作,以‘行走的思政课堂’为主线,践行‘研学+思政+课堂’的融合发展模式,同时推动文旅融合创新性衔接,培育文旅融合新的增长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