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说
赵海兴委员:夯实教育根基 赋能“数智”青海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近年来,青海省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管理体系和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平性更加突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赵海兴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当前青海省数字经济总体规模水平仍然偏小偏低,亟待以人才之强赋能数字经济。
对此,赵海兴委员建议:
以教育之强培育人才之强。建议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全面发展;持续巩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持续强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实施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工程,加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促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以技术转移为纽带推动“四链”融合;着力构建适应青海产业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高等职业学校“双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双优计划”,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持续加强优秀师资建设,践行教育家精神,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实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工程,弘扬尊师重教风尚,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夯实人才培养之基。
以人才之强支撑数字赋能。当前数字经济高速发展,青海省相继出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规划、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1+2+N”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关键数字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以人才之强赋能数字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助推高质量发展。
以数字赋能圆梦“数智”生活。青海省清洁能源得天独厚,气候干燥冷凉,属于大型数据中心建设一类地区,是布局发展大数据(通用算力、智算和超算)产业、打造服务全国的“绿色算力”支撑体系的最佳区域之一,适宜建设战略性算力基础设施和大规模数据存储、灾备基地。因此要紧抓“东数西算”“东数西储”“数据援青”等机遇,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力争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让群众更好畅享“数智”美好生活。(人民网顾斐菲整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海代表团已准备议案建议100余件
- 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白波、马可欣)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青海省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一次性提出议案2件,提交建议117件(其中省政府提供素材81件,省“两院”提供素材2件,代表个人提出34件),6件被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青海代表团议案建议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实现良好开局。 议案审议方面,一是《关于制定自然保护地法的议案》,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审议,提出“结合国家公园法起草工作统筹考虑自然保护地法立法,加快立法进度,适时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