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

代表委员说

王舰委员:做好高原种薯科研和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

2024年03月07日08:58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全国粮食总产量1.39万亿斤,增长1.3%,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作为民建界别同时又是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政协委员,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国经济取得的非凡成就。”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舰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以极高的出现频率撑起了中国人的餐桌。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栽培面积及总产均居世界首位,在保障粮食安全、脱贫攻坚及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生活在高原的青海人来说,马铃薯从来都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在青海,马铃薯这一农作物近三年播种面积超过110万亩。2023年9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权威发布了2022年度全国主要粮油和重要特色作物推广面积前10大品种,由青海大学马铃薯团队培育的优良品种青薯9号以全国推广面积604万亩的优异成绩荣登马铃薯全国推广面积榜首。

“青海省具有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优势,被公认为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具有良好的隔离条件,与马铃薯原生产地区条件非常相似。”王舰说。

王舰在田间与农民交流。受访者供图

从1985年大学毕业,在青藏高原工作近40年的王舰,从未停歇攻关农田育种难题,帮老百姓提高产量和种植收入的脚步。

如今,凭借着地理区位条件,小小薯种正焕发出别样的魅力,但是王舰却一刻也不松懈。“目前,青海还有2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村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乡村振兴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从以往的经验看,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于青海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他从未卸下。

与此同时,科研团队的相关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科研人员依托国家科技项目,建立西部地区首座马铃薯品种资源(试管)基因库,收集了国内外不同马铃薯种质资源1028份,属全国5大区域马铃薯(试管)基因库之一。”王舰说。

长远发展离不开全面思考,基因库有了,怎么保持种质资源的稳定性?

王舰分析,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是植物遗传育种的基础,但是在种质资源保存及利用过程中,部分资源可能存在不结薯块或不开花的现象,致使资源丢失,同时也给其他兄弟单位在使用基因库资源方面带来不便。

为此,王舰建议:

国家层面支持在青海建立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复份库,给与资金支持,建成后给与稳定的运行支持,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收集、研究和备份,实现种质资源共享,为我国应对各类自然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种质保障。

“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为巩固乡村振兴成果,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我将依托高原育种优势,打造国家级马铃薯育种平台,建立国家级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努力扩大青海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规模,提高优质种薯的有效供给,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马铃薯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谈及下一步工作,王舰说。(人民网马可欣整理)

(责编:马可欣、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