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至今青海向省外输出特色农畜产品111万吨 价值225亿元
人民网西宁12月14日电 (记者杨启红)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以来,青海打造绿⾊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成效显著。⽬前,已建成全国重要的有机畜牧业⽣产基地、重要的春油菜杂交制种基地、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重要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2023年,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300万亩,追溯体系建设覆盖39个县(市、区),牦牛藏羊可追溯总数突破780万头(只)。新增有机草原监测⾯积4900万亩,总⾯积突破1.5亿亩,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115个。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例⾏监测合格率达到98%,牦牛肉、藏羊肉、乳制品等8大类100多种青海优质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越来越高。2022年至今累计向省外输出牛羊肉、油料、青稞、露地蔬菜等农畜产品111万吨,总价值达225亿元。
果洛大地上,牦牛正觅食。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明年,将以省部共建输出地为依托,在绿⾊循环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稳量补链扩输、品牌效益提升上持续用力,切实提升绿⾊有机农畜产品输出的质量,拓宽输出的渠道。”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副处长刘世红介绍。
一方面,青海将强化建设合力。坚持政府主导,深化部省共建,压实地方责任,推动输出地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制定输出地“四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细化措施,明确主攻方向和⽬标任务,全面提升输出地建设水平。
同时,净化产地环境。深⼊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物降解地膜替代、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等行动。加快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扩大有机草场保护和认证⾯积,促进牦牛、藏羊及饲草产业高效循环发展。
做强做优产业方面,将做优做强5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稞、油菜、八眉猪、藜麦、马铃薯、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种业优势区,打造“绿色+特色”的高品质“青字号”农产品。建设⼀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绿色有机原料生产基地,增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和输出能力。
推进产业融合方面,将做大做强现有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及产业强镇,引导牦牛、藏羊、青稞、油菜、枸杞等⾼原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打造以产业强镇为“点”、园区为“面”、集群串“线”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组建要素优化配置、生产专业分工、收益共同分享的省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做大做强特色重点龙头企业,促进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
此外,还将培育特色品牌,强化宣传营销推介,着力培育“净土青海·高原臻品”青海农牧业品牌,打造大通牦牛、互助八眉猪、龙羊峡冷水鱼、柴达木枸杞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激活市场、搞活流通、促进消费、拉动生产。培育县级骨干型农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健全物流体系,建⽴订单生产、冷链配送、定点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输出的渠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