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创新湿地保护机制 以法治守护“大美湿地”

人民网西宁6月1日电 (马可欣)本网从青海隆宝滩列入国际重要湿地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国新增18处国际重要湿地,青海玉树隆宝滩湿地位列其中,这是我国第一处以保护黑颈鹤繁殖地为主的保护区,也是第一处长江源头的保护区。发布会还着重介绍了青海省人民检察院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建立的湿地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相衔接的协作机制。“在湿地保护方面,这项协作机制走在青海的前列、全国的前列。”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一级巡视员王恩光说。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马可欣摄
日前,青海省人民检察院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会签《关于建立湿地保护领域行政执法与公益司法协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检察机关和林草部门要合力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区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灾情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消除有害生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危害;强化随意侵占、开(围)垦、填埋、排干自然湿地等改变湿地属性或占用湿地、永久性截断自然湿地水源问题的治理;依法惩治过度放牧或者滥采野生植物,过度捕捞或者灭绝式捕捞,过度施肥、投药、投放饵料等污染湿地的种植养殖行为。
同时,《意见》指出要从建立案件线索互通共享机制、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机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机制、湿地保护长效机制、健全湿地管理责任机制五个方面进行协作配合;要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机制、重大情况通报制度、协作培训宣传机制四个方面予以协作保障,强化湿地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密切协作,共筑湿地生态保护防线。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体制机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为依据,加快修订《青海省湿地保护条例》,制定出台调查评价、总量管控、分级管理等配套制度。协调建立由省级林草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地方区域性湿地保护协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王恩光介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一季度西宁经济发展呈现量质齐升的积极态势
- 人民网西宁5月25日电 “全市经济开局良好,呈现量质齐升的积极态势。”5月25日,本网从“开局起步看西宁”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获悉,一季度,西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2.4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2%,分别较去年一季度、全年提高2.8和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0、2.4个百分点。…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