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成绩、展形象、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支部
抱团发展让村集体经济行稳致远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汽车还未开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张家沟村,悠扬的二胡声和着婉转的歌声已经传进耳畔。
“九年教育国家管,书本学费全免完,娃娃们上学了不困难,送进学校不用管……”张家沟村老年曲艺队队员李树兰唱完一曲,讲起了老年曲艺队组建的初衷:“我们用贤孝曲艺的形式,就是为了用本地中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唱进’大家的心里。”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邓家、童家、张家沟村联合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行“五共五比”工作法,在党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风文明、基层治理中既合作共建,又比学赶超,形成了在通力协作中共赢,在良性竞争中进步的良好局面。
5月19日,张家沟村老年曲艺队正在排练。人民网 刘沛然摄
2023年4月,农业农村部公布首批20个全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海南州贵德县河阴镇邓家、童家、张家沟村抱团发展名列其中,这也是青海省唯一入选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邓家、童家、张家沟三村党支部在贵德县河阴镇党委的指导下,跳出行政村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不断尝试探索“党建引领、村村抱团、联合发展”的发展路径,成立联合党总支部。
“这是贵德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村,美在人、美在环境,更美在产业。”张家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军说道。
5月15日,张家沟村新建的农畜产品加工厂刚刚封顶,刘军算了笔账,“农畜产品加工预计一年下来能有二、三十万的收入,还能带动约五十人就业,加上在西宁、贵德县城的商铺和农家院,我们的村集体经济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如今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的现实,正是起源于三个村抱团发展。为什么要抱团?
2019年以前,由于产业薄弱、村“两委”凝聚能力弱,邓家村村民人心涣散、矛盾频发。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邓家村的村干部们将目光移向了隔壁的童家村——那时童家村开始试种饲用玉米,收入不错。
“我们也有自己的合作社,为什么不像童家村一样,把我们的合作社发展起来?”邓家村党支部书记马德才下定决心向童家村“取经”,却没想到童家村也有“共享”合作社的想法。
5月19日,邓家、童家、张家沟村合作耕种。人民网 刘沛然摄
“我们有机械,童家村有经验,张家沟村有人手,干脆一起抱团!”马德才回忆起那时的想法,嘴角微微上扬。
2019年底,以邓家村神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辐射带动童家、张家沟村共同发展青贮玉米、荷兰豆种植。
“我们抱团发展的好处还实现了三个共享。”马德才说,机械共享、劳动力共享、信息共享也让三个村的收入“节节高”。截至2022年底,三村有效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00余名,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童家、邓家、张家沟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达到48.2万元、46万元、12.6万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林荫下有一位社区居民喜爱的“杨阿姨”
- 5月17日,当62岁的林继唱住进养老院,拿到养老院发放的日用品时,他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留下了眼泪。“我没有子女,老伴也去世了,没想到‘杨阿姨’能把我送过来,让我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 林继唱口中的“杨阿姨”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林荫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原。…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