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致富路上的“攒劲书记”

——记党的二十大代表、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党支部书记牛生有

郑思哲
2022年10月08日08:47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牛生有在养殖合作社里。图片由本人提供

  黝黑的皮肤,是他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的印记;洪亮的嗓音,是他带领乡亲们致富信心的表达;清晰的言语,是他引领实现乡村振兴远景的映射——这是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牛生有留给我的印象。

  而对于东达村的村民,牛生有就是他们的好支书、“大家长”。有他在,凡事就有“主心骨”;有他在,生活就有奔头;有他在,未来就有希望。

  村民们能有如此高的评价,都是源于他这些年踏踏实实地工作,带给村庄实实在在的变化。

  “东达东达,不是霜冻就是雹打”,这是过去东达村留给人们的印象。地处青海湖东缘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高寒干燥、地瘠民贫,恶劣的地区条件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群众收入渠道单一,村庄面貌杂乱破旧,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牛生有深知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有多么贫瘠,在外搞过运输、牛羊贩运的经历更让他明白光靠传统的种养殖很难让乡亲们富起来。2010年,牛生有当选为东达村党支部组织委员,负责组织工作。从那时起,让家乡变得美丽,群众过上好日子,就成了牛生有的梦想。

  2014年,牛生有当选为东达村党支部书记。他明白,作为村庄发展的“领头雁”“带头人”,他身上肩负着乡亲们的殷切期盼,担负着带领东达村脱贫致富的重任。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支书;村庄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为团结群众、寻找出路,牛生有先从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入手。针对部分党员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集体经济发展不管不问等问题,他在党支部探索实行党员“好事坏事计分制”,将“好事坏事”得分与群众评议分、党员互评分结合起来,引导党员主动做好事、做实事,每月根据党员的实际表现情况进行统一评分、统一计分,到年终依据评计分结果对党员进行奖惩。

  这一做法将党员参与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出来,实现了“支部带动引领、党员示范先行、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效果,党支部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真正成为了带领全村各项工作发展的战斗堡垒。

  2016年和2021年,东达村党支部先后两次被评为青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

  东达村是个半农半牧村,养殖业一直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但彼时村民们传统的散养模式导致经济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养殖环境差。为此,牛生有打算将养殖区和村民生活区分开,修建养殖大棚,将各家各户的牛羊集中起来,实施规模养殖。

  说干就干,他相继组织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征求意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有了村民的支持,他的干劲更大了。他带头做规划、跑项目,资金不到位,就动员村里能人垫资修建,不到一年时间,养殖小区建成使用,20幢大棚拔地而起。同时,牛生有凭借着多年前贩运牛羊积累下来的人脉和信息,组建了6个牛羊交易信息微信群,帮助养殖户寻找销路。他还引导贫困户发展养殖,使全村规模养殖户达到67家,户均收入达8000余元。

  通过实行人畜分离、精选收羊、高效养殖……渐渐地,东达村的养殖规模扩大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村庄环境也变好了。

  2017年,东达村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牛生有也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养殖业有了起色后,牛生有又提出借鉴邻村做法,将全村约259公顷(3890亩)土地交由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托管种植,种地的事交给合作社,村民到了年底分红,腾出手来搞养殖、外出务工,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很快,村集体专业合作社与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把全村耕地交给了合作社经营。2019年底村民第一次分了红,每亩平均分红300余元,有些生活困难群众长期在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务工,每户年收入达1.2万元。

  经过三年运行,由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托管经营土地,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道路的做法,拓宽了村民的发展渠道,实现了个人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双赢目标。

  2021年,东达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万元,成为全县响当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牛生有的带领下,如今的东达村“推了土墙建砖墙,盖了瓦房娶新娘”。村民腰包鼓起来了,集体产业搞活了,村庄环境变美了,人心也更齐了,一派欣欣向荣、繁荣发展的景象。看着日新月异的东达村,牛生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未来,东达村将沿着党指引的方向,着力建设党建强、生态好、治安稳、产业优、文明兴的新东达,真正让村民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有甜头。”牛生有坚定地说道。

(责编:杨玥、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