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冷湖天文台成为国际一流大型天文台
8月18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重大科学进展。2018年以来,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启动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家团队对冷湖进行了连续3年关键数据的监测,近期通过对所有台址监测数据的分析解读,研究结果显示,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光学红外观测条件可以比肩国际一流大型天文台,具备世界一流的视宁度和承载我国未来重大天文科学设施潜力。这一成果,将为我国光学天文、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等学科未来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据悉,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的一个课题支撑了这项研究。自2018年1月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领导的团队对该地域的晴夜数量、晴夜背景亮度、气象和观测夜质量等参数进行连续监测,数据累计达3个年度,经过细致统计分析显示,冷湖赛什腾山C区(4200米标高点)的视宁度中值为0.75角秒,与国际最佳台址同期数据大致相同,全面优于其他台址。在红外观测条件上,对“物质起源”和“生命起源”等极端科学目标而言,在冷湖赛什腾台址获取的可沉降水汽(PWV)指标在除南极台站外的所有国际一流台址中最为优越,按可观测时间和视宁度进行综合量化分析,赛什腾山的品质优于青藏高原其他选址点,与夏威夷莫那卡亚峰和智利各天文台相比基本持平。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天文重大科学设施建设, 青海省科技厅和青海海西州政府工作推进组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科研单位和西华师范大学合作,于2018年开展天文台址资源考察,在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选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前期工作。
为助力冷湖天文科学监测工作,青海省科技厅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在冷湖选址区域获得了关键监测数据,取得重大科学成果。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科院和各高校在冷湖这个国际水平的台址上将投入大量设备和人力,成为青海省基础科学研究的高地。同时,这个科学成果也引起了国际天文学科同行的高度关注,由此预见,冷湖将成为国际光学天文研究重要基地和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的产生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