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西宁:解码小康路“乡”约新征程

贾 泓
2021年08月06日08:51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盛夏,西宁迎来最美的季节,乡村再次成为大家聚焦的“热点”。从漫山花开的边麻沟花海到“全国六大最美花海”湟中区上山庄花海,从中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基地湟中区卡阳村到全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慕容古寨,从充满科技感的千紫园农业科技博览园到尽现河湟韵味的云谷川特色小镇……一个又一个乡村在实现脱贫蜕变的路上,用自己的方式解码西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特色路径,也在用乡风乡情诉说奋斗新征程的约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西宁市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所辖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源县、湟中区原来均为贫困县,其中,大通、湟中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湟源、湟中为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而如今,西宁全面实现330个贫困村退出64337人脱贫,绝对贫困动态“清零”。

一方水土一方人

乡音乡味说乡情

“我接受了技能培训、参与了奶牛养殖,妻子也在家门口就业,家庭收入来源越来越多……”大通县桦林乡鄂博沟村曾经的贫困户马基彪谈起家里的变化,喜悦与自豪溢于言表。

“上浪湾村一切的转变始于易地搬迁。”这是上浪湾村全体村民的共识。“跟过去对比,真是天壤之别。”村民上浪湾村村民张军说,不仅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还通过发展养殖产业实现了致富增收。

在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的医院会议室内,屏幕上播放着一段大通县人民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画面。副院长赵恒伟说:“我们当时通过实时远程监控对手术进行了指导,患者不仅得到了及时诊治,还节省了一笔前往总院的开销。”

无论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是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在西宁的乡土上,每一位乡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奔向小康的喜悦。

西宁,不仅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市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696元增加到2019年的10140元,年均增幅39%,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产业就业收入占到贫困群众家庭收入的80%以上; 建立了从学前到大学的教育资助体系,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贫困家庭6.75万人次享受各类教育资助6900余万元。

而且一系列具有西宁特色的改革也在悄然改变着乡村。探索城乡教育集团化办学,为化解“城镇挤、乡村弱”和义务教育辍学问题提供了“西宁模式”,成功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组建全国首个市县乡村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水平;在全省率先实施“幸福西宁·健康药箱”和慢性病贫困患者免费用药项目,受益困难群众分别达56.92万人次、22.37万人次;持续关注鳏寡孤独等特殊困难群体,318个村开办了老年人“幸福之家”,集中托养重度残疾人,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方人才一方业

担当作为拓前景

湟中区拦隆口镇白杨口村里,酒香开出了致富花。村民张宏录靠着酿酒手艺,将酩馏酒远销省外,实现了致富增收,他说:“我要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好,坚实地走好脚下的路,为村里实现产业兴旺尽一份力。”

宽敞整洁的村道穿林越岭,云杉环绕的农家乐雅致亮堂,漫山遍野的鲜花竞相绽放,大通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游客如织。“荒山变花海,旅游实现致富增收,我给我们的村‘两委’点赞。”村民赵文科说完这番话竖起了大拇指。

7月18日,湟中区鲁沙尔镇民族手工艺产业加工基地正式开园,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打造全省最大的铜银器产业基地。副镇长杨国强说:“基地将采取‘股份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带动众多农民转型为技艺工匠。”

无论是一方人才富一方事业,还是一方文化带动一方产业,在西宁的乡土上,越来越多的探索正在显现成效,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链接中彰显力量。

在西宁,产业发展“满院开花”。这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了3个县级扶贫产业园、330个贫困村光伏产业项目和互助发展资金、485个非贫困村村集体经济项目、16855户贫困户到户产业项目“五个全覆盖”;27个旅游扶贫项目融入全市十条旅游示范带建设,打造了大通东至沟休闲小屋、湟中千紫缘科技博览园、湟源树莓山庄等一批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带动1345户贫困户吃上了“文化饭”“旅游饭”;牛羊养殖、饲草、蔬菜、中藏药材、民族手工艺品等特色产业更是不断发展壮大。

“党旗红”引领乡村富,西宁探索建立了85个“联合型”“产业型”“功能型”“枢纽型”党组织,涌现出大通“一环三线”党建示范带、湟中卡阳乡村旅游中心党委、湟源小高陵“红色引擎”等先进典型,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径。

一方山水一方情

一村一景展乡风

一座座农家院错落有致,路边的文化墙生动活现。石磨、栈道、黄牛把村庄装扮得别具风情,以民俗红色文化为载体,对闲置房屋进行再利用。这里是大通向化藏族乡将军沟村,美,是这里的代名词。

提起村里的“励志爱心超市”,湟中区共和镇葱湾村党支部书记祁如信说:“励志爱心超市建成以来,群众通过劳动换取积分,凭积分兑换所需物品,在村里树立了良好的村风、民风,有效引导村民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两年前,庞倩与丈夫参加了湟源县“移风易俗婚事新办”集体婚礼。今天,再次回味自己的婚礼,她说:“我觉得我的婚礼格外有纪念意义,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又抵制了大操大办的不正风气,不仅树立了文明新风尚,而且不失浪漫。”

这便是西宁乡土,美在一方山水,更美在一村一社,美在“面子”,更美在“里子”。看一眼乡村美景,便让人记住西宁动人风情。

在西宁,美在乡村风貌。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客车通达率达100%,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贫困村宽带、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贫困地区群众上学难、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建和维修改造315所贫困村卫生室,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配备59类7284台(套)医疗设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在西宁,美在民风民俗。443个“励志爱心超市”分布在这片高原古城的乡土之上,参与农户近3万户,累计兑换积分200余万分,兑换商品价值200余万元;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各行政村建立健全了“一约四会”,有效提升了村级自治、法治、德治能力;推行文明乡风、深化移风易俗,评选文明村镇(社区)122个、五星级文明户26.1万户,评选表彰脱贫光荣户1162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逐梦小康,楼兰终破凯歌还;奋进新时代,开启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新篇章。

(责编:陈明菊、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