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工作助推青海產業升級鄉村振興

9月28日,記者從海南藏族自治州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截至7月底,海南州圍繞風能、光伏、儲能等資源,培育挖掘了41件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發明專利,18件高價值發明專利。專利授權量的大幅增長,使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創新主體地位持續穩固。近年來,青海省市場監管部門堅持通過商標注冊與品牌培育,為本省優質資源貼標賦能﹔借助地理標志保護劃定品質邊界、強化地域辨識度。全省商標數量實現倍數級增長,生態品牌效益不斷擴大,知識產權助推產業升級、鄉村振興效益凸顯。
地處高原,青海坐擁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但長期以來,商標品牌化程度不足、地理標志保護運用不充分,部分優質資源“有品質無品牌、有特產無名氣”,資源價值沒有很好地轉化為經濟優勢。
為改變這一局面,青海市場監管部門從資源挖掘、保護強化、運用提升、平台搭建四大維度著手,採取12項具體措施,搭建起青海省商標、地理標志基礎信息庫,推動全省商標品牌發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商標注冊量從2020年末的4.85萬件躍升至8.71萬件,增幅達1.79倍﹔還有2家商標品牌指導站成功入選國家首批“千企百城”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行動名單。
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還創新宣傳模式,策劃拍攝“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青海)”“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青海)”系列宣傳片,全方位展示青海產業“四地”建設情況與地理標志品牌內容,使金字招牌深入人心,賦能鄉村振興。
目前,青海的“柴達木枸杞”“藏毯”入選首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藏毯”“玉樹虫草”“互助青稞酒”“柴達木枸杞”列入全國指導名錄﹔“柴達木枸杞”“湟中燕麥”成功納入中歐地理標志保護協定,走向國際市場。
截至今年7月,青海已成功申報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6件、注冊地理標志証明商標47件,獲准使用國家地理標志用標企業增至110家,2024年相關產業年產值達309.83億元。
近5年青海以“大美青海·生態品牌”主題館為載體,組織省內400余家經營主體亮相國家級重要展會,集中推介青海特色生態品牌產品。累計促成簽約項目134個,意向簽約金額近5億元,正式簽約金額1.72億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