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縣:建設高質量信用體系 營造高水平信用環境

為營造誠實、守信、自律、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今年以來,大通縣積極探索,切實發揮誠信建設在促進經濟發展、強化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社會信用建設水平,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加強組織領導,凸顯信用建設正能量。及時調整各成員單位,全面組織、指導、協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建立從政府到各職能部門各單位層層抓落實的領導責任機制,形成組織有序的全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總體思路,確保工作開展有組織、有部署、有分工、有成效。同時要求各單位把深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推動信用建設與業務工作、誠信教育與管理舉措融為一體,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切實增強了政府公信力。
認真組織實施,打造信用社會“模范縣”。認真開展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雙公示”工作,及時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操作手冊》印發給各成員單位,督促完成公示。截至目前,依托西寧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累計公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數據11.6萬余條,實現信用信息“應公開、盡公開”。加強信用應用工作,構建“信用+政務”管理機制,將信用核查嵌入全縣重大工作流程,在換屆選舉、人事調整、評優評先等行政事項中設置信用前置審查環節。截至目前,累計完成160余人(次)法人及自然人信用資格審查,切實發揮信用監管效能。
深化信貸融合,精准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大通縣商業銀行積極主動、深度融入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及時對接“推薦清單”客戶,主動參與審核確認,全面准確了解小微企業有效融資需求,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應貸盡貸、能貸快貸,切實滿足小微企業的需要。截至目前,共走訪企業數量1180家,其中小微企業717家,個體工商戶1016家,其他經營主體147家,大通縣各類銀行共投放貸款資金超3.4億元,助力了小微企業融資發展,推進完善信用體系建設,推動了全縣營商環境優化和經濟社會蓬勃發展。
加強宣傳培訓,營造全民誠信良好氛圍。注重在拓寬宣傳教育覆蓋面和增強學習教育針對性上下功夫,採用“線下+線上”形式,持續延伸宣傳覆蓋面。截至目前全縣各單位累計組織學習30余場(次),受眾500余人(次)。構建多元化信用宣教矩陣,精准投放誠信建設政策解讀、典型案例等優質內容,系統性強化公民契約精神培育,為大通縣信用體系建設注入強勁輿論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