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大學生到村任職 鍛造基層生力軍

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
2025年03月28日10:34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天高任鳥飛,故土盼君歸。無論多久,故鄉都是游子心中最深刻的牽絆……”2024年嚴冬,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一封《大學生到村任職倡議書》飛向遠方。

2025年初春,溫暖的陽光傾洒在黃南州澤庫縣恰科日鄉的草原上,33歲的果什則村黨支部書記、返鄉大學生格日旦增正與村民一起規劃開春后村裡畜產品加工車間的復工事宜。

年輕人想法多、思路活,敢想敢干。作為村裡新上任的黨支部書記,格日旦增明白,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村裡才會越來越好。“村裡需要年輕人,我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家鄉變得更好。”

格日旦增向記者介紹村集體經濟項目。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為破解基層干部隊伍年齡偏大、能力不足等問題,2024年,黃南州著眼2026年村級換屆,通過遞進式選育、全方位管理等形式,系統部署實施大學生到村任職行動計劃,全面提高大學生到村任職服務“三農”工作能力水平,扎實推動“一村一助理”機制落細落實,為農村牧區基層黨建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提供堅實有力的人才保障。格日旦增就是其中一員。

去年以來,澤庫縣持續開展重點村分類管理和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常態化整頓工作,堅持問題導向、靶向施策,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整頓升級。格日旦增所在的果什則村作為澤庫縣軟弱渙散整頓村之一,深抓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成為他到村任職后的首要工作。“支部建設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挑戰,不懂的就多學多問多請教。”在格日旦增的多次實踐下,果什則村黨員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提高了,隊伍活力明顯增強。

在澤庫縣,結合大學生到村任職,加強村級后備干部儲備,進一步解決了村兩委班子學歷不高、結構不合理、凝聚力不強等問題,村兩委班子建設得到了加強。

“黃南州北部的同仁市和尖扎縣農業區,村干部崗位吸引力不足,許多年輕人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回來﹔但是南部的澤庫縣和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純牧業區,大學生願意返鄉,卻沒有合適的平台施展才華。”黃南州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梁曉園介紹,面對特殊的州情,黃南州細化人員摸排、階段性培養、崗位鍛煉等具體任務,確保各市縣大學生到村任職工作扎實開展、取得實效。截至目前,黃南州共選聘大學生到村任村級事務助理員59人,村黨支部書記助理17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助理2人,其他村內職務55人。

大學生到村任職,“扶上馬”更要“送一程”。基層黨建、集體經濟、矛盾調解……作為村級基層事務管理“新手”,恰科日鄉智合龍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索南才讓看來,到村任職后每一項工作都是全新的挑戰。“縣上和州上開展了好幾次專題培訓,老支書也經常指導我工作,對我的幫助很大。”系統學習和手把手教的方式讓索南才讓快速融入角色。

索南才讓向記者介紹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的日常工作。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按照“在培養中使用,在使用中培養”的思路,結合到村任職大學生成熟度和村級班子建設實際需要,黃南州將工作積極性高、業務素質好的大學生安排在綜治信訪、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文明創建、黨群管理員等重點工作崗位鍛煉。通過交擔子、壓任務的方法,推動選聘大學生干部在基層黨建、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矛盾化解、應急搶險中增長本領,在實踐中積累提升處理復雜事務的能力和水平。

到村任職的大學生成為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中不可或缺的“生力軍”。2024年,果什則村堅持黨建引領集體經濟發展,結合村情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採取“黨支部+合作社+牧戶”的模式,探索出一條為民辦實事的新路子。同時,依靠聯點單位資源優勢,及時對村級現有集體資產進行核查,拓寬發展思路,用活現有各類資產,多渠道增加集體收入。“村集體項目搞好了,群眾收入增加了,民生實事辦成了,村黨支部的形象也就提升了。”格日旦增對村子接下來的發展,已經有了規劃。

從政策引才到情感留才,從實踐育才到制度用才,大學生到村任職,成了黃南州破解基層人才短缺、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這一計劃不僅為農牧區注入了青春活力,更打通了人才與鄉村的“雙向奔赴”通道。他們的到來,不僅優化了村級班子結構,提升了治理效能,更以青春之力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責編:楊啟紅、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