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從一張“氣象數據身份証”說起……

——“青海綠算一年來”系列報道③

王菲菲 張慧慧
2025年03月23日09:17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青藏高原生態大數據中心內工作人員正在日常巡查數據。

青海省氣象信息中心業務平台工作人員實況分析天氣變化。青海日報記者 陸廣濤 攝

  “1.2.156.416.CMA.D3.CMA-QH.DAT.0

  000.20240321.BA.000A”

  3月21日,走進青海省氣象信息中心業務平台,一串特別的編碼躍動在屏幕上。隻見工作人員登錄青海氣象數據流通安全監管平台,輸入這串編碼,數據名稱、級別、區域、分辨率、生產單位等信息便可一目了然。

  “這就是我們自主研發的青藏高原東北部1km/5km分辨率多源融合實況訂正產品的數據身份証,是全省首個通過中國氣象局業務准入的高價值氣象數據產品。”青海省氣象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暉妍指著屏幕說。

  “什麼是氣象數據身份証?為何要給氣象數據打上編碼?又如何將這些信息與數據綁定?”聽到這個新穎的詞匯,記者越發好奇。

  “隨著氣象數據資源急速增長、氣象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日益深入,數據來源復雜、數據產品權威不足、數據使用缺乏監管等問題逐漸顯現,迫切需要對氣象數據與服務進行統一編碼,為用戶提供數據是否權威、來源是否合規的查詢。”張暉妍解釋。

  “數據從哪來?誰生產?誰服務?誰使用?”面對這一系列問題,氣象行業亟須給出一個“解決方案”。

  青海省氣象信息中心基於氣象數字對象標識符(MOID)技術,通過青海氣象數據流通安全監管平台,為每一個用戶的每一次數據需求匹配全球唯一的氣象數據身份証。

  氣象數據身份証標志著氣象數據實現了確權登記,為氣象數據安全審查、知識產權保護、數據流通追溯和科技成果轉化評估等提供保障,是氣象數據挂牌交易、產品交付的必要前提,必將通過市場化流通不斷釋放氣象數據價值。

  現在,隻要用戶通過正規途徑獲取氣象數據,均會獲得一串全球唯一的標識符,可以查詢用戶信息、服務詳情以及服務內容等,確認數據真偽、進行數據溯源。

  “對應用氣象數據的行業企業來說,合法、來源權威的數據用起來更加放心可靠。對氣象部門而言,有利於保護數據知識產權、規范數據管理,切實推動了氣象數據有序流動、合法依規使用、有效監管溯源。”張暉妍說。

  2023年12月31日,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明確12項重點行動,其中就包括“數據要素×氣象服務”。

  去年,“實現‘數証服務’-促進高價值氣象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是全省首批征集活動中唯一入圍國家數據局復審答辯環節的“數據要素×”典型案例,全省第二批征集活動中收錄了“‘青海·天擎’-奠定數字底座”典型案例……為有效發揮數據價值乘數效應,更好落實“數據要素×”行動,青海氣象部門從未止步。

  “青海氣象數據豐富多樣,數據增量達到3.5TB/日。我們要抓住青海數字經濟和綠色算力發展機遇,以促進氣象數據要素高效率配置、高水平應用和數字化服務能力提升為主線,聚焦氣象數據協同優化、復用增效、融合創新發揮作用。”從業30余年,青海省氣象信息中心主任雒福佐深知氣象數據對研判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的重要性。

  如何解決海量氣象數據缺乏治理,數據標准缺乏系統性,數據質量參差不齊,數據生命周期各環節存在孤島等問題?

  為此,青海省氣象信息中心成立團隊開展氣象大數據雲平台本地化部署,通過應用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實現海量數據快速收集存儲、產品在線處理、數據高效訪問,全面支撐“雲+端”的氣象業務,發揮“氣象信息支柱”作用。

  雒福佐介紹:“青海氣象大數據雲平台現有地面、高空、雷達、衛星、大氣成分、數值預報、服務產品等共計14大類972種數據,在線數據量達到0.92PB,年訪問次數18.77億次,年訪問量4.46PB,數據訪問平均耗時0.48秒,算法440個。”

  要不斷放大數據在場景應用中的乘數效應,就要既為當下計,更為長遠謀。距離青海省氣象信息中心10多公裡外的青藏高原生態大數據中心,見証著數字經濟浪潮下,青海氣象的又一場高質量變革。

  走進大廳,數根造型獨特的四方柱吸人眼球, 由二進制代碼0與1組成的穿孔仿佛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奏響數字流動的樂章,步行在寬敞明亮的業務指揮中心,多台屏幕立體化擺放,海量數據信息將在這裡匯聚,機房內一組組高科技機櫃相對排列,各類設備即將“喬遷”至此……

  “青藏高原生態大數據中心建設項目是中國氣象局和青海省政府省部合作協議中明確的重要共推事項,是青海省‘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也是青海省綠色算力基地重點規劃項目。項目總用地面積16000平方米,一期總投資2.397億元,去年11月已完成主體及配套設施建設。”雒福佐說。

  談及建設目標,雒福佐繼續說:“面向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和全國的需求,我們要把青藏高原生態大數據中心建成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綠色化的大數據應用創新聚集地和數字化協同發展示范區,服務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氣候變化研究、數字經濟發展。”

  乘“雲”而上,向“新”看齊。在這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土地上,青海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故事還在續寫……

(責編:況玉、楊啟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第二屆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將於3月28日在北京舉辦
  人民網西寧3月20日電 (記者甘海瓊)記者從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了解到,第二屆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將於3月28日在北京舉辦。此次推介會是全國兩會后,青海省委省政府開展的第一場赴外招商活動,旨在展示發展成績、分享發展機遇、吸引各方合作,向全國乃至全球推介青海綠色算力產業,吸引更多企業、人才和資源匯聚青海,推動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奔跑吧•少年”城北區 2025年“石榴籽杯”校園足球聯賽開賽
  人民網西寧3月20日電 (馬可欣)為營造濃厚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讓更多的少年兒童參與到體育健身活動中來,3月20日上午,“奔跑吧·少年”城北區2025年“石榴籽杯” 校園足球春季聯賽開幕式在博雅小學成功舉辦。 活動現場。…
春潮涌動 聖湖破冰
  人民網海晏3月20日電 (記者楊啟紅)春到高原,“高原藍寶石”青海湖破冰“蘇醒”。3月20日,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2025年青海湖開湖儀式在同寶山露營基地舉行,活動旨在展示青海湖開湖的壯麗景觀,傳承和弘揚當地民俗文化,促進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是貫徹落實青海省委、省政府關於全季全域旅游戰略部署的重要實踐,也是擦亮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品牌的關鍵舉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