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州縣動態>>海西>>德令哈

德令哈:民生保障潤民心 民族團結花更艷

來源:德令哈市委宣傳部
2024年12月10日10:30 |
小字號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有力支撐。近年來,德令哈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民生優先,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以文化育民、就業利民、醫療助民、民政愛民、政務為民,致力於讓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樂享幸福生活,不斷提高各民族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文化育民,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充分發揮文化優勢,不斷創新“文化+”模式,在傳承紅色農墾精神、融入現代詩城、青少年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依托德令哈農墾博物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等“主戰場”,常態化開展各類書法繪畫詩歌等校園文化教育活動,扣好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第一粒“紐扣”。挖掘民俗資源,傳承民族文化,堅持“文化下基層”,將和美農村建設同現代詩城深度融合,不斷提升鄉村振興“軟實力”。不斷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設“文化大市”,以“文藝+宣講”形式深入基層,開展文化下鄉、“道德大講堂”、軍地雙擁、“啟智潤詩城、書香德令哈”“美好海西、非遺共享”等大型文化活動,以歌曲、繪畫、舞蹈等方式呈現給各族群眾,文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就業利民,夯實各民族共同富裕經濟基礎。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州市就業政策,實時精准掌握就業動態,打造“青海e就業”特色品牌,打通“15分鐘就業服務圈”,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就業服務。持續開展就業援助政策宣傳和咨詢活動,因地制宜開展就業技能培訓。舉辦“春風行動”現場招聘會,設立“幸福詩城、就業e站”就業服務點,採取集中培訓、崗位推介同微信公眾號和媒體宣傳相結合的“線下+線上”等方式拓寬就業渠道,提供就業咨詢服務,以公益性崗位安置、靈活就業補貼等措施兜底幫扶注入就業新活力,切實提高各族就業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民族團結進步之歌更響亮。

醫療助民,筑牢各族群眾健康基石。始終把維護和保障各族群眾的基本醫療保障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全面啟動實施“基礎診療提升工程”和“特色專科拓展工程”,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加快推進特色專科建設,加強基層中醫適宜技術培訓推廣。建立大病轉診綠色通道、人才培養、遠程診療機制,強化傳染病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嚴格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待遇政策,為各族參保群眾做好服務工作,著力提升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實現鄉鎮街道和62家醫療機構近距離醫保結算、醫療救助,將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落實到位,以濃濃的民生溫度保障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常開長盛。

民政愛民,兜牢各族群眾民生底線。以兜牢民生底線為抓手,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將全市符合救助條件的各民族城鄉貧困家庭及時納入低保和特困供養、臨時救助范圍,全力做好民族地區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按政策積極為全市困難群眾、低保對象、特困供養、殘疾人等發放生活補助補貼,在節假日為孤兒、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送去溫暖,用心用情呵護祖國的花朵,開展適老化改造,搭建民生保障“連心橋”,積極書寫“現代詩城”裡溫暖的民生答卷,民族團結之路根基不斷夯實。

政務為民,各族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實現政務審批事項全部“一站式服務”,形成19項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套餐,通過窗口一次性告知書、高頻事項辦事指南、青海政務服務網、微信公眾號、政務服務中心熱線等途徑向廣大辦事企業群眾進行宣傳告知,確保“事先准備、一趟辦結、隻跑一次”的改革目標落地落實,群眾辦事效率提高,滿意度持續升高。以優化利企便民服務為出發點,以提升政務服務質量、提高各族群眾滿意度為落腳點,努力實現政務服務“降門檻、優監管、強服務”,多措並舉提高行政效能。實施72項“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局長走流程”“企業零跑腿、政務上門辦”等特色舉措,促政務服務工作不斷提升,民族團結之本不斷深化。

(責編:況玉、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