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城北:熟人社區展新顏 鄰裡和諧譜新篇
——城北區試點開展“熟人社區”治理行動

為全面落實省市區委工作要求,西寧市城北區委社會工作部選定7個社區依托“六項措施”試點開展“熟人社區”治理行動,圍繞“建組織、抓隊伍、聚資源、立制度、優活動、擴服務”工作目標建設機制,暢通社區治理內循環,激活“熟人社區”治理“神經末梢”,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城市社區治理特點和規律,著力在破解“比鄰而居而陌不相識”的現代社區治理難題上進行大膽實踐。
堅持黨建引領,增強“熟人”凝聚力。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主線,有序組織小區所關聯的社區干部、物業人員、業委會成員、社會組織、熱心人士、居民骨干等“公共熟人”中的黨員成立“片棟鄰”黨組織,形成“小區黨組織—樓棟微格長—熟人單元長”架構,梳理“片棟鄰”責任清單,明確片長、樓棟長、單元長的聯戶責任,引導小區“公共熟人”和黨員常到居民家中或身邊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勸一勸、幫一幫,傾聽群眾訴求、及時發現問題,組建起“小區有人管、遇事有人應、文化生活有人組織、矛盾糾紛有人調解”的治理基礎,全力增強小區業主凝聚力。
探索鄰裡互助,激發“熟人”幫扶力。由小區黨組織牽頭在“公共熟人”和黨員中有序落實承諾制、積分制、台賬制、公開制“四項制度”,搭建起“相識、相知、相信、相助、相望”的鄰裡牽手圈,梳理小區人群特點、需求,動員具備各類技能的小區業主按照志願服務意向、興趣、專業、地緣、業緣等因素組建“紅袖標志願服務隊”“銀發黨員服務”“夕陽紅文藝隊”“青少年先鋒”“巾幗志願服務”“在職黨員服務”“愛心車隊”等各類志願服務隊,全力構建“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
暢通資源循環,增強“創熟”生命力。小區黨組織堅持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效於民掌握業主需求,牽頭梳理小區內的“金邊銀角”公共資源,匯集小區業主身邊的維修工具、閑置物品、實用技能、需求信息、業主志願服務時間等凝聚起“小區公共資源庫”,改善社區鄰裡關系,降低社會運行成本。組織“公共熟人”和黨員率先帶頭參與共享服務,量化“愛心積分”,存入“愛心銀行”,憑積分兌換所需服務,引導業主積極融入“易進入、可參與、能共享”的小區“熟人”共享陣地,深化“熟人”“鄰居”體驗,促進鄰裡融合。
優化群眾性活動,吸附“熟人”融合力。小區黨組織深化鄰裡黨建“鄰聚力”行動,發揚“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鄰裡精神,開展鄰裡公益集市、鄰裡敲門樂、鄰裡文化節、親子活動、鄰裡公益課堂等符合小區特點、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以“一老一幼”紐帶擴大鄰裡交往,鞏固“已有熟人”的聯系和互動,擴大“組建熟人”的圈子和規模、拉近和消除“網上熟人”的距離限制,鞏固鄰裡間連結,逐步將“網上的熟人”轉變為“線下的熟人”,喚醒集體記憶,營造“活動熟人”的互動和支持,提升熟人間的凝聚力。
聚焦未訴先辦,深化“熟人”影響力。小區黨組織充分發揮“公共熟人”和黨員的“人熟、地熟、事熟”優勢,依托小區“百姓說事點”“圓桌聽証會”“院落議事會”“社情民意接待日”“樓院移動辦公桌”等交流平台載體,拓寬民意收集渠道,發現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壓實“源頭預防、前端化解”責任,形成小區治理由“被動響應”向“主動出擊”的轉變,積極推動“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延伸,確保咨詢類問題當面解答、一般訴求即時辦理、重大問題議事商議、難點問題吹哨解決,實現“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的治理新格局。
城北區“熟人社區”治理行動“六項措施”,推動形成了“熟人社區”大事共商、小事共助的新常態,營造出了鄰裡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幫扶的鄰裡“熟人”氛圍,不斷提升了群眾對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共識,基本實現小區治理共商共議共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