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州縣動態>>果洛

對口援青助推瑪沁特色產業邁出新步伐

來源:瑪沁縣委宣傳部
2024年12月10日10:38 |
小字號

2024年以來,虹口區始終緊密貼合瑪沁縣的實際情況,精准地從產業發展的細微之處切入,以十足的干勁和切實的舉措推動瑪沁縣特色產業朝著高質量發展的道路穩步邁進,力求為瑪沁縣的產業發展筑牢根基、增添活力。

打造品牌優勢,引領生態畜牧業錯位發展

瑪沁縣屬於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核心區的純牧業縣,作為支柱產業的生態畜牧業以簡單初加工為主,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不高、類別單一,農畜產品主要在青海周邊省市銷售。

上世紀50年代,一批上海工人響應國家號召,帶著技術和設備來到瑪沁協助建設了瑪沁縣乳品廠,2019年企業改制重組為果洛雪山食品有限公司。在對口支援政策的幫扶下,該企業成為果洛首個“中華老字號”企業,青海省十大著名商標之一。

虹口援青團隊著重引導企業深度挖掘獨特的企業文化內涵,精心打造具有深厚歷史傳承的主打產品,合理引導企業找准自身定位,並結合對口支援的工作要求,加大產業基礎設施投入,拓展產品銷售渠道,提升企業品牌效益,積極探索瑪沁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融合的錯位發展新模式,有效規避了同質化競爭帶來的資源浪費和市場混亂,助推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為當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發揮了引領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優化當地產業結構的提檔升級。

激發創業活力,鼓勵特色餐飲業高效發展

瑪沁縣國土面積達到1.34萬平方公裡,比兩個上海市還要大,但瑪沁總人口僅5.94萬,卻不足虹口區人口的9%。如何激發市場活力,虹口區把目光放在最具創新精神和活力的青年群體這個關鍵突破口上。

結合今年對口支援創新項目“小店計劃”,援青團隊與瑪沁縣有關部門緊密配合,為瑪沁山下咖啡、來伊份果洛旗艦店等6家青年創業小店爭取到瑪沁縣助農消費幫扶提振項目。

“山下咖啡”的創業人葉西拉毛表示,起初自己選擇了一間價格較低,位置稍偏的門面,每月大約有五六千元的純收入。今年她的小店成功列入上海援青的“小店計劃”,獲得資金、經營技能培訓等支持,咖啡館的裝修風格更顯現代,營業收入也增加到了每月兩萬元左右。

在瑪沁,上海援青的政策措施不僅轉化為青年人的創業優勢,還間接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創業模板,進一步激發了更多青年人的創業熱情和創新思維,正在為豐富當地市場經濟、帶動產業業態調整、形成良好創業環境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鼓勵就近就業,助推民族手工業接續發展

面對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尤其是妥善解決農牧民就業增收這一難題上,虹口援青團隊始終堅持調研開路,堅持把農牧民當親人,把瑪沁當娘家,想方設法多辦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讓對口幫扶惠及更多群眾。

今年6月,在虹口區合作交流辦的支持下,由上海沙涓時裝科技有限公司援助的當地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點久美家園新型發展產業“滬沁怡”氆氌手工編織坊正式揭牌成立,先后安排10名婦女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居民鬧增拉毛從上海學習回來后,辭去了原本月薪2000元的工作加入“滬沁怡”工坊。她說:“家裡有孩子,這個比較好,家裡有事可以回家,忙完再回來編。”10月,虹口區還專門安排了5名瑪沁縣脫貧婦女赴上海沙涓時裝科技有限公司參加了為期兩周的專業培訓。

“滬沁怡”氆氌手工編織坊的建立,不僅讓“牛毛出在牛身上”的利潤直接回饋給當地群眾,同時也有效發揮了以點帶面的輻射效應,進一步激勵當地廣大婦女的就業意願,不斷的提升了易地搬遷群眾的“造血”功能,實現了搬遷群眾家門口“能就業、有收入、快致富”的美好願望。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滬青共飲一江水。”悠悠江水,牽系著兩地深厚的情誼。虹口區繼續將立足小切口、謀求大作為,積極推動當地產業項目發展,視作義不容辭的政治擔當,為瑪沁地區的全面發展與繁榮添磚加瓦,傾心盡力貢獻更多的力量。

(責編:況玉、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