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畜”力前行 為鄉村振興“賦能加碼”
2024年12月10日15:05 |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年來,海晏縣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要引擎”和“一把手”工程,堅持工業化思維、市場化理念、標准化和規模化生產,通過項目拉動、龍頭帶動、上下聯動等舉措,持續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加碼”。
建體優策匯“引力”。持續推進生態畜牧業“九個一”配套工程,以全省唯一、環湖最大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基地為核心,布局好娟姍牛、萬隻羊、千頭牦牛、草產業、活畜交易等59個畜牧產業基地,高標准打造沿北山公路農牧業高效集群發展帶,累計投入5.3億元提升農牧業配套設施,打造藏羊產業集群發展集聚區,培育核心群300余群6萬余隻,逐步形成“種養結合、農牧互補、草畜聯動、循環發展”的農牧業綠色發展之路,全縣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0%以上。
創新驅動增“活力”。落實牛羊出欄獎勵政策,在環湖地區率先試點開展藏羊價格指數保險,壯大農牧業龍頭企業,強化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著力創新聯農帶農方式,促進農牧民穩定增收。以構建“鏈條完整、功能互補、業態豐富”的產業融合機制為目標,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計劃,培育新型經營主體170余個,依托“河清海晏·綠色甄選”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推介會、“金銀灘羔羊美食薈”等平台,推進農牧業與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生態、休閑農牧業有序發展。
科技賦能強“實力”。大力實施科技興農工程,與青海大學、青海畜牧獸醫科學院建立“校地協作”機制,全面推廣藏羊高效養殖、飼草豐產栽培等6項技術,牲畜良種率達90%以上,農作物良種化率達到98%,逐步形成“科技帶示范、示范促推廣,推廣成體系”的科技強農模式。持續推進藏羊品種擴繁增量和提純復壯,推廣高原型藏羊“兩年三胎”、品種選育、高效養殖等科學技術,建立產業標准化體系,實現“青海湖羔羊”“金銀灘羔羊”優質優價。
(責編:楊啟紅、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