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黨旗映紅振興路

程宦寧
2024年11月18日09:05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聯農帶農共同致富。通訊員 談順珍 供圖

11月7日,晨曦微露,陽光穿透雲層,洒在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草原上。記者從玉樹市出發,驅車來到治多縣立新鄉扎西村郡拉日博畜牧業專業合作社。

正值出欄季,成群的牛羊散落在草場內,牛壯羊肥,牧民興奮地忙碌著。

扎西村黨支部書記義則才多杰說:“2021年,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我們扎西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經村‘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代表認真研究並慎重考慮,利用項目資金50萬元購置77頭牦牛,成立了治多縣扎西村郡拉日博畜牧業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如何運營成了村“兩委”的頭等大事。經過商量,村“兩委”決定雇佣牧工專門放養合作社的牛羊。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我們發現請牧工放牧問題很多,牧工既要照看自己的牛羊,又要給合作社放牧,難免會顧此失彼。”義則才多杰說。

發現問題后,義則才多杰開始帶著村“兩委”班子在全縣優秀的合作社調研學習,“國家給了這麼好的政策,我們一定要讓老百姓實實在在享受到政策紅利。”義則才多杰說。

經過認真調研,村“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代表共同討論,決定採取聯農帶農、家庭牧場的形式進行合作社運營。

義則才多杰說:“扎西村是純牧業村,家家戶戶都會放牧,都有草場,我們合作社的牛羊通過簽訂合同,由牧戶代養,牧戶需保証合作社牛羊接續發展,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向村集體上繳收益,產生的額外收益歸代養牧戶所有。如此一來,既能夠保証村集體收入,還能帶動代養牧戶自身發展壯大畜牧業規模,達到互利互惠的效果。”

很快,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專業合作社陸續與扎西村監測戶、脫貧戶簽訂養殖合同,當年就帶動6戶10人參與,牧民群眾增收約4.2萬元,村集體收益3萬元。

監測戶巴紅達拉說:“這樣的運營模式非常好,我們自家的牛和合作社的牛可以一起養,年底除了規定上交合作社的收益以外,剩下的牛奶、酥油、曲拉這些都可以保障我們的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是還有分紅。”

雖然郡拉日博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起步比較晚,但在村“兩委”悉心“照料”下不斷發展壯大,牧民群眾對合作社的發展充滿信心,越來越多的人都想參與進來。

而此運營模式的成功,也引來立新鄉黨委政府的關注和支持。

2023年,扎西村利用治多縣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接續購置128頭牦牛、404隻羊,進一步壯大合作社規模。村“兩委”決定,繼續發展聯農帶農、家庭牧場模式,這一次共計帶動22戶90人參與,牧民群眾每年增收約14.8萬元,村集體每年收益8.86萬元。

今年年初,為繼續做強做優牦牛養殖產業及相關特色產業,扎西村黨支部與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溝通定點幫扶單位,攜手望昆侖(青海)實業有限公司,計劃共同開展牦牛肉產業鏈鄉村振興項目,持續推動發展村集體經濟。

扎西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永成說:“通過多次調研,今年6月,扎西村在內的4個青海省交通運輸廳定點幫扶村與望昆侖(青海)實業有限公司攜手成立青海通望晟合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其中扎西村佔股10%,不僅解決了村內畜牧產業銷路不暢不穩的問題,年底還能分紅。新的合作模式為村內畜牧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村集體帶來了更加穩定的收益。”

如今的扎西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採取“支部帶頭領辦、黨員聯戶示范、群眾廣泛參與”的方式,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創收致富”的新路子,開創了組織建設、產業發展、村民增收互促共贏的新局面。

(責編:陳明菊、楊啟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