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原創稿件

濕地之美看青海

在西寧,享受濕地公園帶來的“詩與遠方”

陳明菊
2024年11月01日09:08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深秋時節,走進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秋風落葉,天藍水清,行人慢慢,一幅高原秋色唯美畫卷映入眼帘。

再自然化的城市濕地公園景觀,已成為市民游憩娛樂的新熱點。以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為例,作為青海省唯一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中的國家級濕地公園,於2013年12月被國家林業局批准試點建設﹔2018年通過驗收,正式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總面積達508.7公頃。

該公園是典型的河流濕地與人工濕地結合的高原濕地,貫穿西寧市主城區,發揮著防洪、調節氣候、淨化水質等功能,同時也是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區域。目前已建成海湖濕地、寧湖濕地和北川濕地三大片區,不僅是重要的候鳥遷徙地和野生動物棲息地,更是面向大眾開展自然教育的重要平台。

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秋意盎然。人民網 陳明菊攝

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秋意盎然。人民網 陳明菊攝

近年來,西寧市依托良好生態環境和多樣化濕地景觀資源,以科普宣教、濕地功能利用、弘揚濕地文化等為主題,供市民群眾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打卡拍照等等。

根據國土“三調”成果,西寧市濕地總面積6506.97公頃。其中,市區濕地面積466.13公頃,湟中區濕地面積1949.6公頃,湟源縣濕地面積1253.18公頃,大通縣濕地面積2838.06公頃。意味著,在西寧,無論是市區還是縣域都能解鎖“公園20分鐘效應”,滿足群眾見山見水見自然的幸福需求。

市民漫步在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人民網 陳明菊攝

市民漫步在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人民網 陳明菊攝

“春至踏青、盛夏看花、十月賞秋、冬日看雪,家住公園旁,看到的不僅僅是季節變化,更多的是方便我們這種有娃家庭隨時隨刻能走進公園,帶著孩子探索自然、感受自然。”賀先生一家三口正漫步海湖濕地公園賞秋看景。

“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青藏高原融生態保護、環境教育、自然體驗、觀光旅游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城市濕地公園,讓市民共享出門見綠、伸手觸綠的綠色福祉。”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管理服務中心負責人宋秀華說。

近年來,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管理服務中心堅持拓寬思路、雙向交流為主,突出以科普為本,自然為師,構建自然教育體系,為保護濕地提供濕地宣傳陣地。相繼獲得“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青海省科研科普基地”等16個基地稱號,成為面向大眾開展自然教育的重要平台。

自然教育課堂。人民網 陳明菊攝

穿林過橋,走進位於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的全省首家濕地科普館,“遇見濕地”四個大字醒目又生動,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大家一同參觀了濕地寶藏、惠澤西寧、醉人濕地、四季飄歌四個單元,探尋濕地之美,深入了解湟水濕地公園的動植物資源,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畫卷。

“這個地方真的是太美了,走到盡頭居然是一處蘆葦蕩,夕陽西下,溫暖且美好,的確很適合帶著孩子來打卡、游玩。”同行的記者感慨道。

“目前我們積極引進第三方創新參與自然教育平台,通過自然研學、室外寫生、手工制作等方式,帶領市民遇見濕地,看見自然之美。”據宋秀華介紹,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管理服務中心創新公眾參與濕地生態保護模式,建成融濕地保護、河湟文化、濕地知識普及為一體的全省首家濕地科普館。同時,建成大手拉小手5所濕地學校,與自然教育組織攜手共建濕地課堂,形成良好的科普宣傳氛圍。

《二十四節氣》書籍。人民網 陳明菊攝

《二十四節氣》書籍。人民網 陳明菊攝

“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研發了河湟地區二十四節氣課程,出版了《常見鳥類觀察手冊》等濕地自然教育系列叢書,定制多種具有湟水特色的文創產品,在‘世界濕地日’‘愛鳥周’等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宣教活動,普及生態科學知識,提高公眾濕地保護意識。”宋秀華翻開《二十四節氣》書冊說道。

干淨清澈的湟水河域﹔花樣齊全的基礎設施﹔創新完善的管理舉措,打造“詩意湟水”,高原古城底氣十足!

(責編:陳明菊、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青海樂都:“小指尖”上的“大產業”
  在廣袤的樂都大地上,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悄然崛起——“指尖”技能。這些看似微小卻充滿力量的技藝,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手,為鄉村的繁榮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果洛甘德: 多產業共繪鄉村振興藍圖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上貢麻鄉隆亞村,一片曾經被高寒氣候束縛的土地上,如今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隨著高原有機赤鬆茸的成功引種,隆亞村不僅打破了傳統農牧業的局限,更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戶一崗”讓牧民群眾享受國家公園紅利
  人民網西寧10月29日電 (記者張莉萍)記者從青海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實踐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后,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范圍內實施了“一戶一崗”政策,試點期間共納入17211名管護員,每年補助資金3.7億元。 2021年,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將黃河源的約古宗列曲、長江源的格拉丹冬、當曲以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完整納入國家公園范圍,面積由12.31萬平方公裡擴增至19.07萬平方公裡,曲麻萊縣麻多鄉、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瑪多縣花石峽鎮、雜多縣結多鄉部分區域調整(優化)納入了國家公園范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