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頌揚教育家精神(古悅新喜)
油畫《董希文像》,作者鄧澍。
中國畫《人民教育家衛興華》,作者高毅。
連環畫《玫瑰園丁——張桂梅》之一,作者胡博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群體中涌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古今美術創作中,不乏表現教育主題、師者風范的精品佳作。在第四十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品賞相關畫作,既是向躬耕杏壇的辛勤園丁致敬,亦可感悟崇高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禮贊高尚德行
從“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自省自律,到“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追求,執著無悔的耕耘者們用行動詮釋著感人的精神力量。在古今畫作中,師者立德修身、以身許國的高尚品格熠熠生輝,為新時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提供啟示。
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視德育,更以身示范、立德樹人。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青年時赴洛邑問禮於老聃。這也成為古今美術創作中的常見題材,著名如出土於山東省嘉祥縣武梁祠的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圖》。畫中孔子頭戴進賢冠、手持贄雁,以示鄭重﹔其對面的老子,戴冠著袍,拄杖相迎。二人皆為彎腰施禮之造型,在其中間,還有手推蒲車的小童,似為項橐,相傳此人為神童,亦曾指教過孔子。作品體現了孔子轉益多師、虛心求教的品格。
當代中國大地上,許多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砥礪奮進,心懷“國之大者”,不計個人寵辱,成為美術工作者禮贊的對象。王曉明、張偉時、王洪章、郭旗合作的油畫《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黃大年》,選取黃大年教授生前調研黑龍江鬆科二井的場景,彰顯其科技報國、教書育人的理想信念。畫面中部,黃大年正在聽取匯報,神情若有所思。畫家有意渲染人物所處的空間氛圍,與背景處的鑽井平台構成對比,形成極富張力的視覺效果,強化了人物的形象。又如,莫沁杰以吳文俊院士為主人公,通過具象寫實的手法,創作了油畫《大先生》。畫中人物手持拐杖側身立於講台之上,正睿智祥和地望向畫外,黑板上工整清晰的數學公式,極富形式美感,折射出老先生致力於科教興國的執著奉獻。在這些作品中,美術工作者著力將表現人物“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代表性元素藝術地組合在同一畫面中,使畫作擁有源於現實的張力與穿越時空的魅力。
新時代,圍繞優秀教師形象與事跡展開的美術創作,不僅使作品成為富有說服力的美育教材,也為主題性美術創作積累經驗、積蓄人才。
致敬辛勤耕耘
涵養育人智慧、更新教育理念、豐富教育實踐……教師們敬業立學的身影成為美術作品中一道動人的風景。
一批美術工作者自發為“大先生”畫像,贊揚其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譬如,劉西潔的中國畫《蔡元培》以沒骨技法揮洒墨與色,追憶歷史煙雲中美育倡導者蔡元培的風採。戴澤的油畫《畫家徐悲鴻》則飽含深情和緬懷之意,恩師揮毫時的場景,仿佛歷歷在目。鄧澍也曾為徐悲鴻、吳作人等恩師畫像。其中,她為董希文創作的油畫令人印象深刻。畫家定格董希文重走長征路寫生採風的一個瞬間:主人公牽著一匹黑馬逆風前行、眼神堅定,呼應其以身作則鼓勵學生腳踏實地、大膽創新的生動實踐。借助傳統的創作媒材、創新的表現手法,美術工作者將對師長的敬重呈現得生動而真摯,使之成為新中國美術史上的佳作。
人民教師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給無數人以榜樣的力量,也給美術創作以靈感。“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衛興華,終其一生都奮斗在勤學求真的道路上。90余歲時,即使病痛纏身,他仍堅持每天學習、工作。有感於衛興華教授的敬業精神,高毅特意描繪了臥病在床的衛興華堅持與學生探討學術課題的場景,主人公那專注的神情令人動容。像衛興華這樣堅守耕耘的教師還有許多。劉昌明水彩畫《一個教師的工作台》便以細致的場景描繪表達出對教師群體的敬意。貼著泛黃舊紙的牆面、藥瓶和墨水瓶之間的教案、脫漆的木桌、一副老花眼鏡……畫家在此調動了一切能夠反映老一輩教育者辛勤伏案的元素,象征著沒有直接出場的教師形象。“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表達效果,令人回味無窮。
近年來,越來越多美術工作者將個人情感與觀察思考融入多維度創作,使畫作在激發觀者共鳴的同時,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稱頌大愛之心
好老師既傳道授業解惑,也是學生心靈成長的引路人。古今美術作品中,以大愛之心化育學子的師者形象,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脈相承。
師者之德操,不隻體現為弦歌不輟的君子修養,更表現在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對“大國良師”的推重可謂自古而然。傳為唐代王維所作的《伏生授經圖》便再現了“伏生傳書”這一歷史典故。伏生為秦博士,焚書之禍時,甘冒生命危險,私藏《尚書》於壁中,而后歷經兵荒馬亂,卻始終不忘守護文脈薪火。待西漢建立,他更以90余歲高齡應詔,口授《尚書》。畫中伏生年事已高,瘦骨嶙峋,面容清癯,他坐於蒲團上,伏案指點經卷,似正向人講解義理。通過這一場景刻畫,觀者仿佛可以感受到伏生的驚人毅力和生命熱情。
近代以來,“教育為公”的理念得到更廣泛的推崇。其倡導者、教育家陶行知,也成為美術創作的重要對象。吳為山雕塑《陶行知先生像》便展現了一位敦厚祥和、胸懷天下的師者形象。人物左手持書,右手抬起,身姿微微前傾,仿佛正在闡述其教育理念,鼓舞著莘莘學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懷著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愛心,許多教師“擇一事終一生”。如“燃燈校長”張桂梅扎根貧困山區四十余載,幫助一批又一批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學。有感於她的大愛之心,不少美術工作者以其為主人公,通過中國畫、油畫、連環畫等多種形式,表現她用生命踐行使命、用情懷抒寫擔當的師者風范。連環畫名家胡博綜相繼創作了兩套連環畫,以細膩的藝術語言展現張桂梅心懷熱愛、躬耕山鄉的感人事跡。趙曉東油畫《清風撫過山梁》、吳緒經中國畫《雲端學校的師生們》等作品則以獨特的藝術構思,表達對鄉村教師的敬重以及對我國教育事業呈現新氣象的欣喜。
教育之光,薪火相傳。在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向圖畫中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新時代的“大先生”再道一聲:老師好!
(作者單位:四川美術學院)
版式設計:蔡華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