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人民網記者遍神州>>喬棟

代表之聲

2024年08月01日09: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作出重要部署。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記者採訪了4位全國人大代表。  

  ——編  者  

  

  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長喬亞群:

  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可及性

  不斷提升公共服務的可及性,一方面要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另一方面要著力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滿足多層次多樣性公共服務需求。

  用好“重點篩查”辦法,提升就業公共服務的到達率。集中力量做好就業服務,根據失業、就業登記數據,對轄區零就業家庭等重點就業困難群體進行摸排,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援助服務,確保重點人群“全覆蓋”。

  積極推動服務數字化,提升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核心是促進機會均衡、確保社會公平,讓群眾都能獲得大致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務。積極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和醫聯體建設,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大數據信息平台,實現地區內各級醫療機構數據的互聯互通。

  好鋼用在刀刃上,不斷加大公益性基礎性服務供給。持續加大財政資金向民生領域的傾斜力度,不斷提高民生支出佔財政總支出比重。聚焦教育發展薄弱環節,強化教育項目建設,不斷改善各類學校辦學條件。

  (本報記者  喬  棟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中學教育集團聯合黨委書記王淑英:

  為學生就業創業鋪路搭橋

  開展創業就業教育,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和實踐應用能力的人才,是教育事業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促進學生就業創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有效路徑。

  高校是培養青年學子的重要陣地,高校畢業生是黨和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開展創業就業教育可以通過走訪企業建立高效聯系,打通選人用人通道。可以舉辦企業進高校對接會、接洽會、宣講會,把就業機會送到青年學子身邊,讓青年學子有更多選擇機會。鼓勵中小企業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推動高校帶領學生走出去,走進企業長知識、增見識,讓就業育人更有實效性。

  通過加強政策支持,優化人才服務保障,提供創新創業空間和載體,引導青年學子發揮專長進行科技創新。另外,可以匯集“家校社”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注重社會實踐的研學機會,為學生就業創業鋪路搭橋。

  (本報記者  邵玉姿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昭通市委書記蘇永忠:

  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

  隻有不斷壓實責任、健全機制,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守底線、強增收、促振興,才能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

  健全落實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做到風險動態清零。必須始終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常態化開展入戶走訪、動態監測、精准幫扶,同時通過設置“防貧保”“巨災保”等保障性政策措施,全面托底保障收入低、患重病、受災害的特殊家庭。

  抓實產業就業支撐,鼓起脫貧人口“錢袋子”。不斷強化產業就業支撐,通過盤活扶貧車間等資產、招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大力發展鄉村實體經濟、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措施,促進群眾在“家門口”就近就地就業和返鄉創業。在產業上,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創造條件讓農戶更多獲得產業增值收益。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必須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和社會力量幫扶,加快改善脫貧地區水電路網等設施條件,突出志智雙扶,大力培育鄉村經營管理人才,以人才振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的“造血功能”。

  (本報記者  楊文明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牌樓鎮來龍村黨總支書記胡為義:

  推動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

  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緊迫任務。移風易俗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綿綿用力、成風化俗。

  創新用好村規民約等手段。細化倡導性標准,嚴格約束性措施,在人情往來和陳規陋習之間劃出界限,推動移風易俗制度規范落地實施。推廣“道德超市”、光榮榜、積分制等做法,對文明行為給予相應的激勵,調動群眾積極性。加強對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組織的建設指導,積極開展鄰裡互助、道德評議等活動。

  弘揚和傳承優秀農耕文化。推進移風易俗要同人民群眾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結合當地風土人情,創新宣傳教育方式,讓文明新風在潛移默化中融入村民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理。

  因地制宜破除陳規陋習。態度鮮明反對天價彩禮、大操大辦、人情攀比,抵制封建迷信,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普法教育,及時發現和糾正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引導群眾自發抵制不良習俗,推動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

  (本報記者  亓玉昆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01日 18 版)

(責編:張莉萍、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