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重大活動宣傳報道>>行進中國看青海

“行進中國”調研行

活力青海 | “光伏羊”,持証上崗!

人民網“行進中國”青海調研採訪團
2024年07月30日09:39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微風輕拂,夏日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驕陽似火。牧民葉多背著水壺,揣著糌粑,走進塔拉灘上的千萬千瓦級生態光伏發電站。深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光伏羊”時而啃食光伏板下的青草,時而奔跑追逐。

光伏板下正在悠閑吃草的羊群。人民網 馬可欣攝

光伏基地怎麼成了牧場?

揮動牧鞭,牧民葉多走了過來,“我們家300隻羊全在光伏園區裡放養,不僅吃得好,還不用擔心會亂跑。”笑容堆滿了他黝黑的臉龐,“有時我們還在園區打打零工,一天能賺百十塊錢。”

青海的塔拉灘光伏電站,佔地609平方公裡。曾經沙化面積佔了98.5%的茫茫戈壁,年平均日照近3000小時,自從成了全球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除了把電送到江蘇、河南等省份外,這裡的平均風速也降低了50%,植被蓋度恢復到80%,荒漠沙丘變成了草原綠洲。

由於當地風沙大,光伏板附上塵土后會影響發電效率,運維人員會定期用水對光伏板進行沖洗,可沒想到,沖洗過的地方竟長出了郁郁蔥蔥的草。

草長得太快太高不僅會影響光伏板發電,秋冬干枯的草還會有火災風險。傳統的除草方法,如使用除草機、除草劑等,雖能有效解決草害問題,但卻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

塔拉灘上的牧人與羊群。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后來,有人想出了點子:讓羊來吃草。

羊吃草,節省了牧民的飼料成本,也減少了人工光伏除草的成本。同時,羊糞又滋養了土地,形成了綠色生態鏈,賣掉的羊還可以給羊倌們帶來收入,可謂一舉多得。

2021年,600隻羊便“上崗”了。為了讓羊吃草更方便,工作人員將光伏組件的離地間隙由原來的0.5米抬升到1.2米,還拓寬了板與板的間距。

“羊糞肥地后,草越長越好,羊越吃越肥,我們叫它‘光伏羊’。”葉多打開了話匣子,“生態越來越好,野雞、野兔、狐狸都來了,我還見過好幾次!”這位來自共和縣鐵蓋鄉下合樂寺村的漢子搓搓手,聲音洪亮地告訴來訪者,自從來園區放羊后,自家的收入從原來的一年兩萬多變成了如今的七八萬。

如今,海南州已在園區內建成12個光伏生態牧場,形成了“光伏產業+生態保護+生態農牧業”的融合發展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畜牧業效益,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每隻“光伏羊”的耳朵上,都懸挂著2厘米的方形黃色耳標。“那是羊的‘身份証’,每隻都有獨一無二的編號。”葉多接著說,“隻要一掃碼就能查到月齡、養殖戶、疫苗注冊等信息,買得更放心。”

羊群在海南州共和縣塔拉灘的光伏園區內活動。人民網記者 馬天翼攝

和葉多一樣,海南州共和縣鐵蓋鄉下合樂寺村的村民楊生文也經常把自家的400多隻羊趕到塔拉灘上的光伏發電園區放牧。

“縣上帶領我們發展生態畜牧業和村集體經濟,羊可以集體出欄、集體銷售、集體獲益。我們還借著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的春風,讓農畜產品從‘散賣’變‘團購’,鄉親們的日子過得攢勁得很!”楊生文抿嘴笑笑。

如今,依托光伏園區這個新的牧場,附近的村民改變了過去“逐水草而居”的放牧模式,光伏板下長大的“光伏羊”同樣走俏。

中國人骨子裡“不浪費每一分土地”的基因,在荒灘裡被激活。這個中國人刻在基因裡的傳統,就這樣毫無違和感地與現代工業結合在一起。中國也在以這種方式,改變著自己的大地,向世界輸出“綠色能量”。

近年來,海南州堅持“生態立州、清潔能源強州、畜牧業穩州”的發展戰略,以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建成五個世界之最:裝機容量最大的光伏發電園區,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最大的光伏實証基地,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和最大的分布式調相機群,水、風、光、地熱、儲能清潔能源齊頭並進的格局加速形成。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光伏產業園區。人民網 馬可欣攝

推動新能源產業從“追光逐日”逐漸向“追光逐鏈”發展,海南州還打造了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建成千畝生態光伏林場、實施清潔能源供暖替代工程……

通過幾十年的探索,海南州形成了防沙治沙與清潔能源有效融合的綠色發展新模式,通過“光伏+生態+產業”發展新業態,走出了一條發展經濟、保護生態、改善民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為青藏高原乃至全國同類地區生態高效治理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海南樣板”。

或許,對於熱愛土地又勤勞的中國人來說,把沙漠變良田是順理成章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地為世界貢獻著自己的經驗。(萬世成、熊旭、白波、馬可欣、甘海瓊、馬天翼、趙敬菡、許維娜、霍雨佳、李依環)

“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專題

(責編:張莉萍、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