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牧區青年“定制”成長計劃

“去年我們給村民分紅67萬元,村集體收益25萬元,新開張的畜牧產品專賣店生意也越來越好,村民的收入還會進一步增加。”走進西寧市城中區一家剛察縣畜牧產品銷售點,來自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泉吉鄉切吉村一社的彭毛多杰翻著賬本說。
彭毛多杰是土生土長的切吉村人,2022年7月,他和同村的4個鄉親合資開了一家合作社,對部分村民的草場、牲畜實行集中經營。
2023年,在股份制合作經營模式下,合作社輻射帶動切吉村村民12戶47人,吸納務工4人,解放勞動力轉移就業9人,平均每人每月工資2200元。
“我們現在所取得的成績還得歸功於培訓中心。”彭毛多杰口中的培訓中心是剛察縣農牧民就業技能培訓中心。該中心的成立,主要是為了提高農牧民技術人才的素質,增強農牧區勞動力的就業技能,加速轉移農牧區剩余勞動力,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青年農牧民。
就業是民生之本,青年群體是就業市場的新生力量。為了幫助年輕的農牧民就業,剛察縣下了苦功夫。工青婦黨組牽頭實施“三項百人計劃”,為全縣職工、青年、婦女創造並提供學習交流、提升能力、拓寬視野的渠道。
結合剛察青年特點組織開展“青年百人計劃”活動,針對性開展綜合素質能力提升、職業技能等培訓,組織各村社青年赴省內各鄉村振興示范基地開展學習,了解當地優秀特色產業發展模式、管理模式、種植(養殖)規模、銷售模式和經濟效益等情況,培訓高素質青年農民80余人。
帶領青年外出參觀學習。剛察縣委宣傳部供圖
彭毛多杰就是獲益者之一。“自店面開張以來,平均每日銷售額1萬元左右。”他說,“未來我想在省內多開幾家分店,如果初加工肉制品銷量好的話,我還打算聯合村民在村裡開一家食品加工廠,擴大生產,增添產品種類,給鄉親們帶來更多收益。”
現如今,互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農村牧區,農村網民數量持續增加,電商的觸角已經延伸到農村的千家萬戶。
針對全縣電商人才缺乏、青年有直播意願但缺少技巧經驗的實際問題,剛察縣先后組織青年赴省內外開展觀摩實訓,重點圍繞電商基礎知識、短視頻制作、直播技能等方面開展電商培訓,為剛察縣電商發展提供青年人才支撐。
青年網絡主播赴杭州開展實訓。剛察縣委宣傳部供圖
培訓的11名本土網絡主播成立了直播團隊,注冊了抖音“遇見剛察”、快手“倉央部落”等賬號,對剛察旅游、剛察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直播宣傳。團隊還受邀參加了“5.19中國旅游日”海北分會場啟動儀式、首屆青海湖自媒體創作交流大會,通過開展直播及採風拍攝等形式,推介剛察縣文旅資源及特色產品。
除此之外,剛察縣組織“返家鄉”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圍繞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關愛幫扶、社會治理等方面,大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開展服務,真正在實踐中學本領、長知識。共青團剛察縣委書記才旦介紹,2023年,剛察縣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各類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60余場次,服務6900余人。
志願者開展愛心禮包發放活動。剛察縣委宣傳部供圖
為激活基層團組織活力,解決基層團組織薄弱問題,團縣委以“1+2+N”模式配強干部力量,每個鄉鎮除由黨委副書記或黨委委員兼任鄉鎮團委書記外,為每個鄉鎮配備至少1名“青南計劃”志願者,擔任鄉鎮團委副書記或委員﹔注重從大學生、返鄉創業青年、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中選拔優秀青年擔任農村團支部書記,全縣100多個團組織共選配專兼職團干部360多名。
“我們也將持續動員引領廣大團員和青年在經濟發展、民主法治、文教體育、社會服務、統一戰線等各領域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才旦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三項百人計劃”的實施,希望能更好幫助牧區青年掌握一技之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11部門出台方案積極發展高原特色老年助餐服務
- 人民網西寧5月28日電 (記者楊啟紅)近日,青海省民政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11家部門印發了《青海省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設施建設、多元參與、服務質量、補貼支持、綜合監管等五方面提出16條具體舉措,著力推動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務網絡,讓廣大老年人享受到方便可及、經濟實惠、安全可靠的優質就餐服務。 《方案》明確,到2025年底,城市街道助餐服務全覆蓋,80%的城市社區開展助餐服務,農村牧區鄉鎮、村老年助餐服務擴面增量實現新的突破。…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