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鄉趣垂釣,振興路上好風景

陳俊 祁曉翠
2024年05月27日09:36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鄉趣垂釣。青海日報記者 陳俊 通訊員 祁曉翠 攝

  初夏時節,海東市平安區平安街道白家村休閑垂釣園內,垂釣室外的粼粼波光與藍天白雲相映,垂釣者列坐一排,手握釣竿、調魚漂、挂餌料,靜心等待起竿瞬間的那份喜悅。

  “快看,魚兒咬鉤啦,趕緊收杆……”提杆、抄網、撈魚一氣呵成,平靜清澈的水面上劃出道道漣漪,一條肥大的魚兒被來自西寧的垂釣愛好者李軍收入囊中。

  “這幾天在朋友圈看到釣友在這邊釣魚,就帶著家人開車過來了。今天不僅體驗了釣魚的樂趣,還領略了古驛平安鄉村田園風光,品嘗到美味的柴火雞等美食,真是不虛此行。”李軍說。

  隨著天氣轉熱,平安街道白家村垂釣園成了平安區及周邊地區釣魚愛好者打卡的好去處,每到節假日,垂釣園內游客絡繹不絕,室內外釣位爆滿,鄉村垂釣旅游成為平安區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業態。

  白家村垂釣園負責人賀全福說:“這裡距離市區近,不少上班族和游客,在周末或閑暇時候願意來休閑垂釣。水域內有草魚、鯉魚等多個品種的生態養殖,垂釣場分室內和室外兩個區域,實現了四季營業,旺季月營業額能達到70萬元左右,純利潤約8萬元。”賀全福正說著,就有顧客打來電話預定釣位。

  這個“四季生金”的垂釣園是怎麼建起來的?其背后又有怎樣產業興旺“秘訣”?

  白家村黨支部書記賈永寧介紹,原來這裡是一片閑置的河灘地,臨近水源,還是建設用地,村“兩委”琢磨著利用這片土地激活壯大村集體經濟。機會總是給有准備的人,2023年平安區大力推進村集體經濟“消薄增效”行動,探索推進黨建引領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鼓勵村集體發展實體產業,為白家村帶來了產業發展的“東風”。

  “既要有經濟效益,還不能破壞生態環境。在黨群大會上,有黨員提議建一個垂釣館。經過多次走訪調研,我們發現周邊沒有大型垂釣場,尤其是室內垂釣在平安還沒有正規場所,我們村水質良好,交通便利,發展垂釣經濟可行。”白家村黨支部書記賈永寧說。

  經過不斷討論,村“兩委”逐漸理清了發展思路:完善基礎設施,打造休閑垂釣園。方案形成后,白家村黨支部積極申報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資金,多方努力下,垂釣園項目被列為平安區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項目。

  2024年,利用東西部協作資金加上地方配套,總投資1173萬元、佔地20畝(約1.34公頃)、由室內室外兩部分組成、且內設5個垂釣池、160余個垂釣位的垂釣園如期建成投運,同時還配套建設了停車場、休息區等。

  垂釣園建成后對外承包,白家村村集體年收益租金65萬元,吸納周邊村民就業20余人。紛至沓來的游客帶火了鄉村旅游、帶動了農產品銷售、促進了“農體文商旅”發展,為白家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來了希望和信心。

  “我在垂釣園負責放魚、喂魚,每月有3000元工資,還能顧上家裡的活兒,我覺得很滿意。”村民陳福學說,隨著旅游旺季的到來,村民在村庄周邊找份穩定的工作不再是難事。

  “垂釣園開業后人氣很旺,我們通過舉辦垂釣大賽等活動打出名片,吸引周邊地區游客,採摘園、柴火雞、牛頭宴等農家樂和餐飲也被帶動起來,初步形成了多業態的鄉村旅游小片區。”平安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阿慶瑛介紹。

  在聯農帶農作用發揮下,白家村集體經濟逐步壯大,村民就業增收的渠道進一步拓寬。目前,白家村全新產業鏈“藍圖”又出爐——謀劃在垂釣園開發特色餐飲、打造水上樂園、搭建露營基地、發展庭院經濟等項目,推動形成集垂釣、觀光、娛樂、住宿於一體的鄉村旅游集散地,讓更多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據介紹,近年來,平安街道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整合文旅資源,把白家村休閑垂釣園項目與鄰近的沈家村田園綜合體項目有機融合,探索“黨建+N”的鄉村產業發展模式,大力挖掘農村文化、休閑、生態等功能,提供農耕文化體驗服務,打造出白沈溝農事文化體驗新標地。

  壯大、培優、育強村集體經濟,多途徑開辟農民增收新路徑,有效構架起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行動中,平安區以為民初心書寫出了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的“暖心答卷”。

(責編:陳明菊、楊啟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