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體驗河湟文化 暢游平安古驛

謝夢茹
2024年05月05日09:38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游客在海東市平安驛景區游覽。青海日報記者 祁國彪 攝

陳家茶樓內,曲藝隊現場演唱青海民間小調。青海日報記者 謝夢茹 攝

  “五一”假期過半,游客觀光熱情不減。5月4日,記者走進位於海東市平安區的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景區內游人如織、熱鬧非凡。

  沿著石板路漫步街巷間,獨具河湟文化特色的傳統建筑錯落有致,藏式仿古建筑群別具一格﹔縱橫小吃街中,種類豐富的特色美食香氣四溢,攤販的叫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游人不時被吸引駐足,色香俱全的小吃催人味蕾,讓人垂涎欲滴。

  “五一”期間,平安驛游客數量激增,景區內的茶館座無虛席。

  來到陳家茶樓,清一色的方桌竹椅、傳統風格的銅制茶壺、極具特色的八寶蓋碗茶和青海熬茶,門口的沖茶表演精彩紛呈,傳統茶樓的風格盡顯,游客歇腳逗留、聽戲喝茶,在湖邊感受楊柳依依、惠風和暢,在慢節奏的假日時光裡感受生活的愜意自在。

  正值午后,晴朗的天氣也為游客帶來幾分慵懶,坐在湖邊的茶座上,享受假日的悠閑時光,一碗特色的八寶蓋碗茶,搭配零星小吃,安逸而舒適。

  “今天天氣很給力,在這裡喝喝茶,看看湖邊的美景,心情非常放鬆,剛才還看到了茶樓裡的特色節目表演,體驗感很棒!”家住平安區的王彬感慨道。

  品美食,賞美景,傳統建筑搭配傳統美食,平安驛帶給游客的不僅僅是“逛吃體驗”,傳統文化符號也呼之欲出,作為具有多民族特色的河湟文化體驗地,平安驛以河湟建筑、河湟演繹、河湟美食、河湟藝術傳播為核心,深入挖掘“平安驛”的古驛歷史,通過傳統工藝、傳統技藝結合民間傳承,集中呈現河湟文化特色。

  和王先生一樣,在陳家茶樓內,眾多游客在品茶賞景之余,聆聽著傳統青海地方曲藝,曲藝隊演唱著青海民間小調,打攪兒、賢孝、道情、下背宮等,明快優美的節奏帶給游客非凡的聽覺盛宴。

  將河湟民俗傳統文化和河湟美食、茶館、演繹、非遺展示等與現代的休閑體驗方式相結合,平安驛不僅成為體驗悠久古驛文化和河湟民俗的重要平台,也成為當地打造三產融合,發展區域文化旅游綜合體的模板。

  平安驛負責人介紹:“假日期間,為豐富游客體驗,更深度了解感受獨特的河湟文化,我們策劃安排了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活動,包括篝火晚會、打鐵花、漢服游街、民俗演藝等旅游產品供給。同時,為豐富游客新體驗,激發市場新活力,我們還連續三天舉辦平安驛第五屆電音節活動,為游客帶來更為豐富絢爛的視聽盛宴,讓游客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基礎上,在音樂世界中釋放內心的熱情。”

  “繼‘清明’小長假后,‘五一’假期又將平安區的旅游市場推上新的小高峰,5月1日至3日,平安驛景區已接待游客5.6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71.9萬元。”平安區文體旅游廣電局副局長董少興表示,平安區結合區域旅游資源、景點特色,精心組織策劃豐富的文旅活動,為“五一”旅游小高峰增添活力,持續擦亮平安文旅新名片,打造文旅新引擎,不斷推動當地成為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

  感受河湟文化,樂享假日時光,在這個濃縮版的“河湟文化博物館”中,游客盡情體驗傳統河湟文化的獨特魅力,平安驛的暢游體驗也讓眾多游客流連忘返,真正實現讓“流動”成“流量”。

(責編:馬可欣、楊啟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青海大通:遷新居 迎新生
  青山、青山,地如其名,順著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鄉道一直走,沿著公路兩旁望去,延綿的山巒、平整的田野、吐綠的樹枝……好一派綠水青山田野風光。 經歷過2022年“8·18”山洪災害后,大通縣按照“政策的可行性、群眾的能動性、搬遷的公平性、安置的節約性、選址的安全性、工作的可及性”原則,扎實開展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筑牢群眾安全屏障。…
青藏鐵路西格段累計發送旅客突破1.1億人次
  人民網西寧4月28日電 (記者楊啟紅)記者從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簡稱西格段)自1984年5月開通運營以來,截至2024年4月底,累計發送旅客數量突破1.1億人次、發送貨物4.8億噸,青藏鐵路的區域性功能和對地方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強勁。 青藏鐵路西格段全長816.5公裡,東起青海省省會西寧,西至有著“中國鹽湖城”之稱的格爾木市,鐵路穿越世界高海拔第一長隧關角隧道和柴達木盆地,沿線有久負盛名的金銀灘草原、青海湖和察爾汗鹽湖,旅游資源和礦產資源非常豐富。…
青海湟中:科技助力春耕跑出“智慧加速度” 
  春和景明,4月的湟水谷地,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滿載種薯的農機隆隆作響卻不見人駕駛,農機駛過的地方,是壟好地、播好種、覆好膜的馬鈴薯地,規整有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