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縮影看黃南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組合拳”
——高質量發展區域調研行·黃南篇(上)
日秀瑪村黑青稞加工廠內,工人將磨好的黑青稞炒面裝袋。
澤庫縣和日鎮吉龍村澤庫羊羔。青海日報記者 丁玉梅 攝
“噓……”一聲長哨,山坡上頭小身軀大的無角歐拉羊,很快就被喚至前來考察的牛羊交易經濟人的眼前。吹口哨的是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偉斯央鑫畜牧業牧民專業合作負責人那代,這一天是3月28日。
“看完羊,與經濟人達成初步交易意向:訂購200多隻無角歐拉羊。”那代說,隨著河南縣無角歐拉羊的招牌越來越響亮,合作社交易量日漸增多,去年合作社收入達到100多萬元,入股的四個村分別拿到31萬元的分紅收益。
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是推動青海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來,黃南藏族自治州切實將輸出地先行示范州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打出“組合拳”,穩住“基本盤”,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格局。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記者走進黃南州,記錄黃南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生動實踐。
縮影一:
透過日秀瑪村
看如何穩住底盤
回歸土地和草原,讓高質量發展的“底盤”更穩。
在謀求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的過程中,有兩個要素不容忽視,即草原和土地。如何把握實際,做好草原和土地的文章,成為輸出地建設的關鍵。
“馬上就要種地了,肥料已備好,農機還得再檢修一次,備下的種子應該夠了……”3月29日,春雨如約而至,望著被雨浸潤的土地,黃南州同仁市黃乃亥鄉日秀瑪村黨支部書記先卡加,心裡盤算著好幾件事。
“以前,村裡人種地隻種一半,產量不高還辛苦,種著種著讓人沒了指望,也就不種了。”先卡加蹲在地邊,緩緩道出村裡多撂荒地的緣由,“地沒啥肥力,加上傳統的耕種方式,一畝三分地吃不飽肚子,隻能尋求別的法子。”
轉機出現在2020年。這一年,以基層黨組織為引領,日秀瑪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全村250戶農戶318.9公頃土地折股量化,以耕地入股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土地交給合作社統一耕作經營。“資源股份化、農民股民化、經營規模化、耕作機械化、鏈條一體化、利益共享化”的“日秀瑪模式”應運而生,村裡辦起黑青稞炒面加工廠,以及農機具合作社和飼草加工廠。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30余萬元。
日秀瑪村是農區發展的一個縮影。放眼黃南州,農牧資源豐富,自然環境獨特,呈現“北農南牧”區域布局,是青海省四大現代農牧業示范園區之一。
“那群是母羊群,有1500多隻,這樣的種群總共有9個。”河南縣多鬆鄉鄉長更登扎西,指著遠處緩緩移動的羊群告訴記者,多鬆村是河南縣打造的“萬隻歐拉羊”良種繁育基地。
為什麼要建良種繁育基地?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加大牲畜品種改良力度,促進畜牧業提質增效,是黃南州夯實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建設基礎的有力舉措之一。
黃南州高質量建設牦牛、藏羊、犏牛、生豬“四個萬頭”規模養殖基地,累計培育牦牛藏羊標准化養殖場23個、畜禽規模化養殖場138個,“糧改飼”推動草畜聯動,種植優質飼草200公頃。2023年,澤庫縣國家草地生態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建設進展順利,累計在35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完成裝配式牛羊棚舍推廣應用試點工作。
縮影二:
透過吉龍村
看如何釋放動能
黃南州加快彌補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短板,讓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更足。
農畜產品加工業,是體量最大、農牧民受益面最廣的農牧區產業。這條產業鏈,向后延伸可建設原料基地,增加農牧戶收入﹔向前延伸可壯大當地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沒有政府引導,估計現在的日子都難熬著呢!”澤庫縣和日鎮吉龍村黨支部書記三智加坦言,幾年前村裡人口越來越多,牛羊越來越多,草場面積沒變不說,還有不少草場慢慢退化,牧民日子越來越難過。
2013年,村“兩委”主動找到縣上,試圖改變這一現狀。三智加回村后,帶回兩條措施:一是將村子評為貧困村,以政策扶持的方式助發展﹔二是派專人指導村裡開辦合作社。
2015年,通過項目資金,村裡購買300隻澤庫母羊,在農牧惠民政策扶持下,吉龍村建起6座畜棚,縣農牧部門還給村裡帶來了科學養殖方法。
如今,吉龍村已成為澤庫羊的保種基地和核心養殖區之一。“通過黨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村庄從基礎設施,到村民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巨大改變。”三智加真切地感受到政策帶來的好處。
“村裡還利用藏羊羊毛資源,建起羊毛被加工廠,以訂單方式為學校等單位供應。”三智加笑言,有了加工廠后,相比原來隻賣羊毛,收益增加了近20倍。
吉龍村的變化,是黃南州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的又一個縮影。在黃南,許多像吉龍村這樣的村庄,通過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建設,有了長足發展。
“正在調試設備,下個月二期項目就能投產!”在河南縣有機畜牧業科技示范園區,啟龍牧場負責人仁青多杰,指著其中一處廠房介紹。
河南縣平均海拔3600米,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2009年成立的啟龍牧場,正是看中河南縣優質的草原和雪多等牦牛的優質奶資源。
“早期我們隻做無添加的純牦牛奶酸奶,產品非常單一。”仁青多杰介紹,尤其隻做無添加酸奶,保質期短,無法長時間運輸,成本高銷售量低。
精深加工,難點在於技術。
“2017年,通過天津援建,與天津科技大學達成合作,研發出牦牛奶咖啡等系列產品,最新開發的新品搖搖咖啡,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仁青多杰邊介紹邊把熱水注入“搖搖咖啡”袋,加水后搖一搖,就能喝到醇香的牦牛奶咖啡。
牦牛奶咖啡、牦牛奶蛋白粉……在技術的加持下,啟龍牧場乳產品品類多達十幾種,牧場的收奶量隨之大幅提升。2023年,啟龍牧場產值達到2100多萬元。
收益穩定,啟龍牧場將更多的目光投向科技創新,建立研發實驗室,並建成青海省首個利用液氮冷凍技術儲存牦牛乳的生產線,和青海省首個牦牛骨肽生產線、工業化生產酥油的生產線,截至目前,企業已經建立20余項相關牦牛乳生產標准、專利。
縮影三:
透過“一隻歐拉羊”
看如何融合發展
產業融合,讓黃南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的步伐更加有力。集農畜產品輸出地產業園區、民宿生活體驗、餐飲娛樂度假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成為黃南的新名片,而“一隻歐拉羊帶您去旅行”便是這張新名片的一個縮影。
2023年12月,由天津市援建、河南縣政府建設的鄉村振興產業信息化富民項目——“一隻歐拉羊帶您去旅行”鄉村振興智慧平台正式上線,歐拉羊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飛往北上廣。
河南縣充分挖掘“產業+互聯網”“產業+文旅”潛力,通過數字化平台開發運營,為當地畜牧業、文旅業打開銷路,打造地區產業發展IP,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全縣牧文旅融合發展。
著力打造“三個平台一個體系”暨河南縣鄉村振興公共服務平台、數字化互動服務平台、新媒體矩陣宣傳平台,開發建設認養銷售、場景追溯、線下供銷體系。努力通過典型示范,以村帶鄉(鎮),以鄉(鎮)帶全域,推進本地產業文旅融合提質升級,帶動共同富裕。
通過手機端,就能看到領養的歐拉羊,也能通過平台“親赴”黃南看羊,如果隻要羊肉,平台也可直接屠宰郵寄。“一隻歐拉羊帶您去旅行”特色產業品牌IP,大力推廣本地特色生態有機優質畜種產品,使其賣得更遠,賣得更好。傳統畜牧業數字化,成為黃南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新途徑。
不止如此,“一隻歐拉羊帶您去旅行”實現了公眾用戶“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全流程線上公共服務能力。通過鏈接各區域資源,形成線上和線下智慧鏈接和數據化服務能力。同時帶動當地農畜產品的銷售,拉動本地一產和三產協同發展,增加牧民參與度和獲得感。
融合發展的例子在黃南並不鮮見。
春日正暖,尖扎縣杏花盛放。位於恆澤農業基地的種植大棚,紅潤可愛的草莓挂在枝頭等人採摘。基地負責人張志偉告訴記者,他種了近2.7公頃的草莓,除供游客採摘外,剩余部分銷往同仁、平安等地。
恆澤農業基地有158座溫棚,主要種植西紅柿、辣椒、豆角等經濟作物。“尖扎氣候好,適宜農作物生長,隨著‘黃河民宿第一村’來玉村鄉村旅游的升溫,在培育農作物的同時,我們積極融入休閑觀光業。”張志偉說,尖扎縣政府鼓勵當地群眾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逐步擴大“一村一品”“土特產”影響力,促進農牧業和旅游業的深度融合,實現增收致富。
送走一輛滿載鮮辣椒的運輸車,張志偉歇了口氣,籌劃起今年種植櫻桃的事,等到櫻桃樹結果引可入觀光採摘。
產業“四地”建設,是青海邁步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黃南州積極發揮資源優勢,奮勇前進,鼓足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匯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扎實推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建設落地見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全力做好黃河戰略融資服務
- 人民網西寧4月8日電 (記者張莉萍)記者從青海省發改委獲悉,為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省發展改革委結合推動黃河青海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深化與國家開發銀行青海省分行的戰略合作,積極開展貸款需求對接,全力做好融資服務保障工作。 2024年,將重點圍繞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及發展綠色算力產業等,計劃發放黃河青海流域貸款120億元,預計帶動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元。…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