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進校園 傳統文化潤童心
繡針在絹帛上來回穿梭,剪刀在指尖靈活轉動,水袖在空中飄然舞動……3月21日,西寧市城北區2024年“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博雅小學和陶昕學校舉行,青繡、香包、剪紙、京劇等非遺項目面向2所學校各個年級的學生開設課程,讓孩子們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近距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博雅小學剪紙作品展覽板。李昊攝
據博雅小學校長邊富鵬介紹,學校早在2020年就試點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以每周開展校園社團活動為契機,聯系城北區文體旅游科技局,邀請省京劇團退休老師、非遺傳承人和轄區手工藝人進校授課,本學期博雅小學共有140名學生選擇學習非遺技藝。
香包制作授課現場。李昊攝
走進博雅小學河湟剪紙課堂,學生們正在依照繪制好的圖樣用剪刀細心“雕琢”,一幅幅形態各異的剪紙作品在孩子們的手中漸漸成型。青繡課堂中,學習了一個學期的五年級四班學生牛海钘正握著繡針,熟練地用不同顏色的線來“繪畫”。京劇唱腔響起,戲曲教室中的王萍老師正在帶領孩子們溫習上個學期教授的京劇選段,一邊講解要領,一邊展示動作,學生們模仿著老師一舉一動,水袖舞動間,充滿了戲曲的韻味。
城北區非遺傳承人張風蘭教授學生剪紙技藝。李昊攝
孩子們正在練習戲曲《紅娘》選段。李昊攝
非遺課程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傳播力和影響力。據城北區文體旅游科技局統計,全區共有各級非遺傳承人29人,有大頭羅漢戲柳翠省級非遺項目1項,青海越弦北川流派、二瓜吆車、紙花扎制市級非遺項目3項,河湟社火、老羊歌、青海平弦、青海道情、香包制作等區級非遺項目16項。
據城北區文體旅游科技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城北區將進一步整合資源,調動各方積極性,將“非遺進校園”活動延伸到轄區更多的學校,並依托城北區曲藝非遺資源豐富的優勢,進一步向轄區各校推介曲藝非遺項目,培養出更多的“小小傳承人”,讓非遺在校園開花結果。(城北區委宣傳部 李昊、史海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4個市州修改完善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條例及程序
- 3月18日至19日,青海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舉行,會議表決通過了《西寧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規定》《海東市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海東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的決定》《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 修改完善后的立法條例及立法程序內容更全面、結構更嚴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更加符合各地的立法實際,將對上述四地規范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質量等發揮積極作用。…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