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生態屏障“擴容增勢”
實現林草面積和覆蓋面積“雙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守好“中華水塔”,傾力打造柴達木生態安全屏障新高地,在新增沙漠化土地治理面積5.92萬公頃,重點沙區實現從“沙逼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基礎上,努力向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先行示范、生態經濟創新發展的特色樣板邁進。
海西州以打造昆侖山生態屏障為抓手,推動長江源生態保護和修復帶系統治理,加強對昆侖山北麓雪山冰川、江源河流、湖泊濕地、高山草甸、森林灌叢等自然生態環境和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推進東達布遜湖、東台吉乃爾湖、香日德河、那棱格勒河、科爾河等水旱災害防治提升工程,全面提升自然生態和水生態功能。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布局和“三線一單”,持續加大退化草地、濕地、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全面推行河湖長工作機制,建立江河源守護制度,落實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促進草原休養生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形態日趨形成。
緊扣筑牢祁連山南麓生態屏障,全力加強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強化黑河、疏勒河、大通河等流域源頭區整體保護力度,圍繞加強黃河支流生態保護和修復帶系統治理,實施尕海湖、錫鐵山、祁連山南麓等水生態水保工程,持續鞏固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保護和建設成果。全力推進布哈河等青海湖重點補給水河流生態和水土流失治理,帶動高原生態保護與生態旅游、生態畜牧業協調發展。
以構筑柴達木綠洲農牧業生態區和建設柴達木千裡防風固沙長廊為契機,推進柴達木荒漠自然生態系統、綠洲農牧業生態系統、城鎮生態系統整體保護和建設,帶動次生鹽鹼地改良利用,保護好土壤鹽殼,開展城鎮防護體系和農田林網建設等。以保護和建設林草植被、減輕風沙危害為主要措施,重點強化綠洲、城鎮周邊、交通干線及生態區位特殊地區沙化土地治理,柴達木盆地防風固沙和水源涵養功能整體增強,生態產品供給和保障能力獲得新提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