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八無六有”平安村社佔比超六成
為平安海北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截至目前,海北藏族自治州214個行政村和28個社區,已創建縣級“八無六有”平安村社區151個,佔比達61.2%。
曾探索“三官兩員”(警官、法官、檢察官,司法助理員、法制宣傳員)進村入戶、“一村一警”、法治宣傳員等平安建設典型經驗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為進一步織牢平安建設網底,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2022年以來,又推出以“八無六有”(無黑惡勢力、無重大安全事故、無刑事案件、無重大治安案件、無邪教、無非法上訪、無毒害、無賭博,有平安建設組織、有自治法治德治制度、有法律明白人、有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組織、有道德模范、有致富帶頭人)為主要內容的平安村(社區)創建工作,推動平安海北建設走深走實。
海北州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史弘展說,村居和社區面向群眾,是最基層的服務組織,村社平安不平安,直接關乎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此,海北州將平安建設的觸角進一步向村社延伸,通過明確“八無六有”標准,引導廣大村居、社區開展平安創建,為平安海北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
平安村社有標准
說起海晏縣金灘鄉東達村的變化,黨的二十大代表、東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牛生有感慨萬千。以前,“貧困就是東達”﹔現在,東達村通過發展食用菌種植、牛羊養殖、土地托管等集約化經營,村民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發展好經濟的同時,東達村把基層治理放在重要位置。
建立完善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一約四會”,開展優秀黨員、好婆婆、好媳婦、好尕娃評選……牛生有說,開展“八無六有”創建后,村子更加平安和諧。
海北州委政法委副書記袁有成介紹說,州委政法委經過廣泛調研,細化平安青海建設“十個一”工作要求,提出創建平安村社的“八無六有”標准,這些標准切合實際、內容全面、便於操作。州委、州政府將開展“八無六有”平安村社創建作為平安建設的重要任務,與村社干部評先評優挂鉤,與鄉村治理反饋問題整改等工作同步推進,形成黨政領導、政法牽頭、部門聯動、基層參與的工作格局。
為了創建“八無六有”平安村社,海北州本著簡單明了、有序規范的原則,將創建自主權交給各縣平安辦,採取日常業務數據匯總、現場實地檢查、走訪回訪等方式,每半年進行一次評定和復查。為強化村社執行,將“積分制”村規民約的落實作為創建工作重要抓手,制定加減分正負面清單,把創建責任落到個人,村(居)民在“誠、德、約、規、法、廉”六個方面的日常表現與其所在村(社區)的考評成績及物質獎勵直接挂鉤。在評定上,採取自行申報和組織評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於自評達標的,由各縣平安辦將其命名為“八無六有”平安村社,並報州一級進行創建命名。
以海晏縣為例,將“八無六有”平安村社創建納入各鄉鎮平安建設專項考核內容,與村“兩委”干部年終考核結果挂鉤,制定了“一年完成80%以上村社成功創建、兩年實現全覆蓋”的創建目標,通過抓實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抓細安全生產隱患調查摸排、抓活群眾法治宣傳教育等,突出基層黨組織建設、突出基層自治組織優勢發揮、突出典型模范示范引領,推動平安建設基層基礎不斷強化。
化解糾紛重防控
眾所周知,物業糾紛事小難解。為有效化解這類糾紛,門源縣根據縣情實際設立物業管理行業矛調中心,推進人民調解進物業、進小區,不斷深化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實事共做的“紅色物業”治理模式。調解中心在全縣各物業公司下設19個調解室,聘用57名調解員,覆蓋80多個小區。
“我們是紅色管家,就要服務到家。”門源縣物業管理行業協會會長郭生明認為,調解糾紛就是實實在在的為民服務,背靠背、面對面、上門調解這些調解技巧要靈活運用,才能解開業主心中的“疙瘩”。
確保矛盾不上交是創建“八無六有”平安村社的硬任務。為此,海北州配強調解力量,發動社會組織、治保會、村警、網格員、調解志願者等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基層糾紛基層解決。深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工作機制,讓鄰裡、物業、家庭等矛盾糾紛就地化解、不出社區。針對牧區群眾居住分散的實際,創新設立“網上調解室”,由調解員使用微信多方視頻等方式線上調解,想方設法推動矛盾糾紛化解。
據了解,今年以來,海北州發生在村居社區內的糾紛類警情下降27%,矛盾糾紛村社區就地化解率達98%。
同時,海北州按照社會治理“一張網”要求,瞄准源頭精准防控,科學整合生態管護員、保潔員、治保員、調解員、網格員、村警等力量,實現資源整合、一網聯動,確保基層平安穩定。
在此基礎上,各縣因地制宜開展社會治理創建。剛察縣建立“縣領導包片、鄉領導包村、村‘兩委’包網格員、黨員包戶”的四級包聯責任制,補齊社會治理末端的第四級治理體系﹔門源縣各村(社區)通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規范村(居)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自治組織工作制度,持續推進“八無六有”平安村社創建落地落實。
門源縣各村(社區)通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規范村(居)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自治組織工作制度,健全小微權力運行監督工作機制,依托“鄉村振興美家積分超市”探索完善積分管理制度等舉措,持續推進“八無六有”平安村社創建落地落實。
優化服務解民憂
今年5月,祁連縣阿柔鄉日旭村“哨兵精英”張某某在“碼上辦”小程序上報了一條信息:疑似外來人口來我鄉草場採挖虫草,建議抓緊核實處理。日旭村聯點人員楊毛吉接到訴求后,第一時間組織村警、包村干部、聯防員等上山巡邏查看。經核查,發現外鄉非法採挖虫草人員並及時勸返。
“千崗萬哨+阿柔管家”是阿柔鄉打造的治理品牌,該鄉針對地廣人稀、居住分散的特點,整合黨員、林草管護員等13類人員和廣大群眾組成“一線哨兵”,並從中選出“哨兵精英”,也就是網格員,對出現的問題先行處理,處理不了上報村“兩委”或鄉黨委政府處理。阿柔鄉還在5個片區各確定1名“阿柔管家”,相當於網格長,由鄉黨政領導擔任管家。除此之外,阿柔鄉注重線上服務,開發“碼上辦”微信小程序,群眾有問題和需求可通過手機上報,實行限時辦結。
袁有成說,海北州統籌公安、司法、民政、衛健、人社等部門資源,全面推進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並針對居住分散、山大溝深的實際,開展定時定點“打包式”上門服務。
為筑牢鄉村平安基礎,海北州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動力引擎,著重培育村級致富帶頭人,大力實施村集體經濟“破零復壯”工程,通過生態畜牧、鄉村旅游、農畜產品加工及服務業等多條腿走路,實現村集體收入富起來,村裡基礎設施好起來,村容村貌美起來,社會治理優起來。通過建立民情日、懇談會、在線警務、走訪慰問等議事制度,廣泛宣傳《群眾參與平安海北建設獎勵辦法》,利用村社微信群等平台轉發反詐防騙、平安創建等雙語短視頻,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平安村社創建。
祁連縣將“八無六有”平安村社創建作為黨政主要領導“一把手”工程,利用三級微信群、村級宣傳欄、橫幅、大喇叭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形成濃厚的創建氛圍。組織基層派出所、司法所深入基層,建立滾動排查和動態管控機制,規范示范村社創評。同時,完善督導評估機制開展督查,促進創建工作落到實處。
談起下一步工作,史弘展表示,海北州將繼續加大創建工作推進力度,讓“八無六有”平安村社創建在平安海北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平安村居和社區建設再上新台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加西公路互助北山特長隧道小裡程貫通
- 人民網西寧10月25日電 (陳明菊)本網從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獲悉,近日,青海加西公路控制性工程互助北山特長隧道進口段(小裡程方向)左右洞順利貫通,計劃於2024年底全面貫通。截至目前,1標項目橋梁施工完成92%,隧道施工完成82.4%,年底有望實現甘禪口大橋鋼箱梁架設目標。…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