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剛毛藻治理成效初步顯現

10月13日,記者從青海湖生態保護座談會上獲悉,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於近日發布關於青海湖剛毛藻相關情況研究報告:2019年以來,通過項目工程實施和專項研究開展,青海湖剛毛藻水華爆發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治理成效初步顯現。
剛毛藻屬於綠藻門石莼綱剛毛藻目剛毛藻科,藻類均為大型絲狀綠藻,也是一種典型的底棲附著藻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青海湖高原湖泊濕地生態環境科學觀測野外台站站長吳辰熙介紹,通過水生所對剛毛藻空間分布、系統分類和生活史的研究,對青海湖剛毛藻異常成因進行分析,剛毛藻異常增殖是一種氣候變化引起的自然現象,而不是環境污染所致,異常增殖剛毛藻發生面積與青海湖水位上升呈顯著正相關。近年來青海湖水位持續上漲導致湖濱帶形成大面積新生淹沒區,這些區域為剛毛藻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豐富的著生基質,加之淹沒區的營養釋放以及青海湖湖濱帶適宜的溫度和光照條件,是青海湖剛毛藻異常增殖的主要原因。
吳辰熙介紹,剛毛藻是水生態系統中的初級生產者,其存在影響著水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的循環過程。有關對青海湖食物網結構的研究表明,剛毛藻是浮游動物和底棲生物重要的能量來源,為浮游動物和底棲動物提供食物來源和良好的棲息環境,提高了水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且增加了水生食物網復雜程度,提升了水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但剛毛藻的大量生長並在水面形成堆積后也會對水生態環境造成一系列不利影響,開展剛毛藻打撈對於減小剛毛藻過度繁殖對水生態系統造成的負面影響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8年以來,青海省相關部門果斷採取措施,緊盯青海湖水位上升新生生態環境問題,通過爭取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經費支持開展青海湖剛毛藻的研究及治理工作。經過高頻度、高頻次人工打撈作業,並通過監測實驗科學評估青海湖剛毛藻打撈的成效及生態風險,青海湖剛毛藻水華面積得到有效控制,青海湖鳥島范圍內新生淹沒區水面原有自然景觀得到恢復,到目前已投資9500余萬元持續推進剛毛藻水華治理,治理面積達到2000余公頃,打撈剛毛藻9.94萬余噸。期間,編制完成《青海湖剛毛藻防控及綜合利用報告》等研究報告,組織實施《青海湖重點水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等,購置剛毛藻打撈清漂船、水生植物保根切除設備,實施青海湖重點水域水生植物促進工程試點試驗10000平方米,綜合評估水生植物促進試驗后實施水生植物保根切除500公頃,嘗試開展以打撈物制作有機肥的資源化利用實驗,為后續剛毛藻水華綜合利用積累了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初步查明了剛毛藻水華成因、發生機理、種類及處置方法,且通過研究發現,基底原位覆沙、大型挺水植物恢復措施對剛毛藻的生長量起到一定的抑制,為實現人工干預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吳辰熙表示,研究表明青海湖主湖區隻存在一種剛毛藻,且存在附著生長型和浮漂生長型兩種形態,進化結果分析顯示該種剛毛藻處於海洋剛毛藻群和淡水剛毛藻類群的過渡位置,通過藻類分類和物種鑒定,已確定青海湖剛毛藻為剛毛藻屬青海湖特有種,並科學命名為“青海剛毛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2023年青海網絡人士尋美·青海
- 人民網西寧10月11日電 (記者張莉萍)10月11日,“尋美·青海”總結表彰會暨青海網絡人士走基層活動啟動儀式在西寧舉行。據悉,2023年青海網絡人士走基層活動為期14天,活動組織了40名省內互聯網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自媒體主播、網絡評論員、新媒體從業人員、網絡作家等分兩組赴西寧市、海東市、海西州、海南州、海北州、玉樹州進行採訪採風活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