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光伏“藍海”間

走進青海湖普氏原羚南岸保護站。青海日報記者 陸廣濤 攝
外賓在海南州新能源發電園區觀光交流。
走進海南州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發電園區。
“這裡是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也是世界裝機規模最大的水光互補發電站……”9月13日,出席“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青海的實踐”專題宣介會的外賓走進海南藏族自治州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發電園區,穿行在一望無垠的光伏“藍海”間,感受青海積極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強勁脈動。
充滿對兩個世界之“最”的好奇,來自敘利亞、烏茲別克斯坦、阿塞拜疆的參訪外賓迫不及待地登上觀光塔。透過玻璃,眼前之景令人震撼,陣列排開的深藍色光伏電板匯聚成“藍海”,在湛藍天空下熠熠生輝。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這邊是百兆瓦實証基地,這邊是水光電站,東邊高高的塔是全國首批5萬千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講解員帶領大家開啟了光伏“藍海”間的穿行之旅。
曾經的塔拉灘是風沙危害嚴重的地帶之一,而今隨著青海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壯大,海南州依托“一區兩園”,實施“光伏+”發展新模式,構建發展經濟、保護生態、改善民生、促進民族團結“四位一體”格局,推動實現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
圍繞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海南州已初步形成水、風、光、儲、熱“五位一體”清潔能源發展新格局,積極推進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光伏+生態”“光伏+扶貧”“光伏+生態牧場”“光伏+就業”效益正不斷凸顯。
此時,參訪人群中傳來外賓們的提問:“這麼大規模的光伏產業,這個光伏板是怎麼運維的,‘光伏羊’是怎麼養殖的,光伏和當地老百姓的增收是怎麼互相促進的?”現場講解人員不斷地答疑解惑。與此同時,外賓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以壯觀的光伏“藍海”為背景,定格來自塔拉灘上的奇跡。
當舊貌換了新顏,曾經的荒灘戈壁變成了綠色產業生長的“沃野”,正煥發著高質量發展的勃勃生機。
正是得益於光伏產業的發展,園區內植被覆蓋度恢復到80%,沙化土地恢復1.49萬公頃,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呈現出“雙下降”趨勢,而且,建成總裝機容量50.5兆瓦海南州光伏扶貧電站,在帶動穩定創收方面發揮了積極效益,催生群眾增收新渠道。
外賓們對光伏產業的好奇遠不止觀光塔上的遠觀,還前往百兆瓦太陽能發電實証基地,親眼感觸光伏電板的運行過程,因為正值正午時分,光伏電板也呈現出與地面平行的角度吸光生“金”。
敘利亞復興黨大馬士革大學黨委委員拉尼婭·哈達德感觸頗深,她說:“今天親臨現場參觀世界最大的光伏發電園區,能夠感受到中國的發展非常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來到這裡參觀看到了中國這個偉大的國家,發展目標非常明確方向也非常正確。”
參訪結束時,海南州能源局局長張振飛表示,此次參訪活動,全面展示了海南州經濟發展新成效、生態文明建設新答卷,通過對外展示交流,讓大家充分感受到了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創新活力、蓬勃生機和廣闊前景,海南州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步伐將更加穩健、基礎更加堅實、動能更加強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人民日報看青海|“中國共產黨的故事”青海專題宣介會在西寧舉行
- 本報西寧9月12日電 (記者黃發紅、喬棟)9月12日,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和中共青海省委共同主辦的“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青海的實踐”專題宣介會在西寧舉行。此次宣介會以“中國式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通過青海省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和成效,展現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圖景和為世界提供的新發展機遇。…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