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23—2030年)》發布

原標題:《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23—2030年)》發布
詳細規劃保護管理體系、監測監管平台等
本報西寧8月23日電 (記者賈豐豐)青海省政府新聞辦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分為基本情況、總體要求、總體布局等9個章節,對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保護管理體系、監測監管平台、科技支撐平台、保護措施等內容做了詳細規劃。
《規劃》基准年為2021年,規劃期為2023—2030年。規劃總面積為19.07萬平方公裡,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區域全部納入國家公園范圍,其中核心保護區面積10.58萬平方公裡,佔55%﹔一般控制區面積8.49萬平方公裡,佔45%。
《規劃》提出,到2025年,三江源國家公園基本建成“統一規劃、統一政策、分別管理、分別負責”的工作機制﹔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系統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高寒草原草甸綜合植被蓋度穩步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不斷增強、主要生態功能持續提升﹔江河徑流量保持穩定,長江、黃河、瀾滄江水質更加優良﹔雪豹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穩定健康,野生種質資源得到進一步保護﹔初步搭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框架﹔社區協調發展制度逐步建立、共建共享機制逐步健全。
到2030年,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國家公園共建共享機制更加成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生物多樣性豐富﹔江河徑流量和水質持續改善﹔建成獨具特色的國家公園監測、科研和宣教平台,生態文化發揚光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基本建立,全面形成綠色高質量發展模式。
根據《規劃》,到2030年,三江源國家公園草地綜合植被蓋度提升到69%,濕地面積多年平均保有量不降低(3.12萬平方公裡),藏羚羊、雪豹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穩定健康,監測預警體系達到全覆蓋,保持草畜平衡。此外,《規劃》還提出,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上將實現“三區”建設目標,即堅持突出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大尺度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區﹔堅持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相協調,將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成青藏高原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向全世界展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將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成青藏高原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湖:魚鳥共生繪就綠色生態畫卷
- 8月19日 主題為“國家公園——萬物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的 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將在青海西寧舉辦 論壇旨在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 推動中國國家公園高質量發展 由開幕式、主論壇、3場主題論壇、國家公園主題展覽組成 湖泊。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供圖 青海湖作為我國境內最大的內陸咸水湖 是維系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和我國西北地區大環境生態平衡的重要水體 還是國際候鳥遷徙通道重要節點 並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 湖東濕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