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青海省海南州 以高質量發展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2023年07月31日09: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因地處青海湖之南而得名。全州總面積4.45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3200米,現轄共和、貴德、貴南、同德、興海5縣36個鄉鎮426個行政村56個社區,總人口44.84萬人。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州牢牢把握州情定位,以造福人民為目標,以綠色發展為路徑,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四大產業”為牽引,以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為抓手,打造生態文明高地,推進泛共和盆地崛起,走出一條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州情“重、多、美、好”

  “重”:海南州生態地位重要。海南州北臨青海湖、南有龍羊湖,屬三江源和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河貫穿全境,境內全長411公裡,經5縣20個鄉鎮,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系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水系和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區域位置重要。海南州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帶,海拔高度相對適宜,並處於青海省中心地帶,與除玉樹藏族自治州之外的6個市州接壤,承東啟西、輻射青海南部,素有“海藏通衢”之稱。戰略地位重要。國道G214(青康公路)、G109(京拉公路)和G6(京藏高速)穿境而過,是青海聯絡西藏、新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樞紐,在加強民族團結、穩藏固疆、維護國家安全中舉足輕重。

  “多”:海南州多元文化交融。海南州地處青海省農業區和牧業區交錯地帶,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相互交融,歷史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輝映、絢麗多彩。多個民族聚居。有32個民族,少數民族約佔總人口的77.8%,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區。

  “美”:海南州具有人文之美。歷史悠久、人文獨特、民風淳朴,境內文化遺跡遺址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久遠、分布廣泛,歌舞、藏繡、民族手工藝制作等民族民間文化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異彩紛呈。海南州具有自然之美。海南州山河壯麗、地貌多樣,森林、高山、草原、河流、湖泊、濕地、沙漠、戈壁星羅棋布,“碧波蕩漾青海湖”“天下黃河貴德清”“深谷峻崖龍羊峽”成為大美青海具有影響力和美譽度的金名片。

  “好”:海南州農牧產業基礎好。農牧互補是海南州的鮮明特點,2022年全州耕地149萬畝、可利用草場5100萬畝,各類牲畜存欄518萬頭隻,糧食產量約佔全省的15%,畜產品產量約佔全省的15%,三文魚產量約佔國內市場的30%,是青海省重要的農畜產品和種業生產基地。清潔能源條件好。水電資源豐富,黃河上游海南州境內規劃建設9座梯級電站和5座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可達2780萬千瓦。新型清潔能源富集,全年日照時數2500小時以上,風能可用時間頻率60%以上,可用於開發清潔能源的土地近7000平方公裡,太陽能、風能資源潛在開發量在億萬千瓦以上。共和盆地蘊藏著大量優質的地熱資源,分布廣、埋藏淺、熱質高,未來發展前景好。海南州搶抓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蘭西城市群等重大戰略機遇,是西北五省(區)唯一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被列為青海省碳中和示范區,發展機遇良多、潛力巨大且充滿活力。

  建設“六個海南”

  堅持以“四地”產業體系構建為支撐,聚力建設“綠色海南”。以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為牽引,帶動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大數據雲計算產業集聚區融合發展。海南州建成清潔能源裝機總量2094萬千瓦,海南州光伏發電園區和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証,世界首條全清潔能源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建成並穩定運行。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0.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34.86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77.84億元。提檔升級青海湖·恰卜恰·龍羊峽·貴德“四點一線”生態旅游景區品牌,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別年均增長10.1%和14.8%。制定大數據發展規劃,100%利用清潔能源的大數據產業園一期建成並投入使用,建成並運行“雲藏”大數據中心,用戶覆蓋7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點擊量突破56億次。

  堅持以擔當國之大者為己任,聚力建設“生態海南”。堅持所有發展都圍繞保護生態和實現綠色發展,筑牢三江源區、環青海湖區、泛共和盆地、黃河庫區及城鎮周邊五大生態屏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積極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建設,累計完成人工造林730萬畝,治理退化草原3033萬畝。實施光伏治沙,積極探索推進光伏生態牧場、光伏生態林場建設,發展光伏工業旅游,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通道,實現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有機統一。州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7.6%,黃河出境斷面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常態化開展“清潔海南”行動。

  堅持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聚力建設“活力海南”。主動融入蘭西城市群、東西部協作等戰略,加快共和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加強跨區域戰略協作與經濟合作,探索形成“江蘇—海南州”互惠互利的對口支援協作模式。打好“放管服”和投融資體制、財稅金融、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組合拳、攻堅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出台海南州招商引資激勵措施等優惠政策,籌措招商引資獎勵基金2000萬元,用心用情開展服務保障,採取“跟蹤+問詢式服務”“容缺+承諾+一站式服務”以及“24小時不間斷”和“審批不過夜”工作機制,激勵各類市場主體競相發展。

  堅持以民族團結進步為統領,聚力建設“和諧海南”。堅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廣泛開展創建“十一進”和交流交往交融活動,州縣兩級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實現全覆蓋,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成一批具有海南州特色的石榴籽家園,建設青海省首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展館,形成了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氛圍。

  堅持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保障,聚力建設“清廉海南”。扎實開展“基層組織凝心聚力、基礎工作強基筑底、基本能力達標提升”工程。扎實推進以案促改專項教育整治,開展“轉作風、強本領、重實干、勇擔當”專項行動,讓清廉清明之風、實干擔當之責成為海南州的鮮明標識。

  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聚力建設“幸福海南”。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研究制定促進共同富裕實施方案,完善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深入實施鄉村“五大振興”和“八大行動”。推進“健康青海·幸福海南”建設,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協同推進城鄉一體化。實施“民生工程”,基礎設施條件全面改觀,一大批填空白、蓄勢能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全州公路總裡程達13571公裡,所有鄉鎮和行政村道路通達率為100%,建成美麗城鎮、美麗鄉村285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2012年的17557元、6109元增加到2022年的37466元、15634元,各族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

  數據來源:中共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宣傳部

(責編:況玉、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