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建造助力“中國建造”(人民時評) 借助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發展智能建造,成為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求像搭積木一樣裝配預制構件,裝配式建筑項目能有效減少污染、節約資源和降低成本﹔外牆噴涂機器人開展高空作業,效率可達人工的3至5倍﹔樓宇自控系統實時調節室內溫度、照明等,讓建筑有了“智慧大腦”……近年來,我國建筑業加快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智能建造是指在建造過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術,通過應用智能化系統提高建造過程智能化水平,達到安全建造的目的,提高建筑性價比和可靠性。…
讓更多人享有更好的數字生活(評論員觀察) 提升數字治理能力,營造良好數字生態,確保數字技術和生產生活的結合始終朝著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的方向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享有更好的數字生活廣大互聯網企業要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飲水思源,回報社會,造福人民外賣騎手智能頭盔通過物聯網傳感器檢測技術、智能語音交互技術以及5G通信技術大大提升配送安全性﹔全國農業科教雲平台給農技推廣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讓廣大農民搭上“互聯網+”的快車﹔智慧病房通過鋪設智能床墊和體溫標簽檢測患者各方面情況,提升就醫體驗……不久前,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各種提高工作生活便捷程度的前沿數字科技令人眼前一亮,彰顯了數字中國建設賦能美好生活的巨大潛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人民論壇) 為困難群體代繳基本養老、醫療保險費,允許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個人住房、消費貸款等延期還本付息,及時調整養老金發放標准……近期,各地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落細落實各項暖心舉措,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謀幸福,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緊急預撥5000萬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 本報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邱超奕、曲哲涵)記者18日獲悉:為支持青海省做好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山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工作,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5000萬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由青海省統籌用於應急搶險和受災群眾救助,重點做好搜救轉移安置受災人員、排危除險等應急處置、次生災害隱患排查和應急整治、倒損民房修復等工作。 大通縣山洪災害發生后,應急管理部立即調度部署救援處置工作,要求全面摸排受災情況,盡快核准受災和失聯人數,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並派工作組緊急趕赴青海,指導做好救援處置工作。…
青海形成紅色旅游資源體系 記者從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近年來,青海省紅色旅游規模不斷擴大,體系不斷完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斷彰顯,形成了以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為龍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支撐、革命文物保護單位為補充的紅色旅游資源體系。 目前,全省有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5家、省級7家,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8家、省級33家、市州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3家,國家級、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4處,紅色旅游影響力不斷提升。…
青海:河南蒙旗托立塘草原的“那達慕”大會 晴空白雲下,草原暗花香。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柯生鄉柯生村,帳篷與牛羊如珍珠散落在水草豐美的大地上,牧馬引歌,進入一年中最好的時節。…
青春在可可西裡閃光(奮斗者正青春) 圓圓胖胖的娃娃臉,龍周才加的笑容滿是陽光。誰承想,樂觀如他,“第一次進無人區巡山,就哭了鼻子”,聊起初到可可西裡的故事,龍周才加不好意思地笑起來——那段非同尋常的成長經歷,洋溢在他青春而堅毅的臉上…… “看著這些珍稀的高原生靈歡實奔跑,再苦再難熬也值了” 龍周才加老家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出身牧民家庭,自小就在草原上摸爬滾打。…
扎根黃河源頭(青春日記) 如果時光回到十幾年前,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安徽人,我從未想過自己會與茫茫草原、巍巍雪山結緣,更不會想到會在海拔4300米的黃河源頭扎根。2015年,從青海師范大學畢業后,我被組織選調至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花石峽鎮政府工作,在這片高寒偏遠的土地上,開啟人生新的一頁。…
用好雲助手 致富有幫手 驅車從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縣城向東南方向行駛,窗外河水透藍、山花爛漫,一個多小時后,就來到了甘都鎮列卜加村。走進牧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廠長孫海雲正盯著手機,不停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