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大通:全力开展残膜回收 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2025年04月01日10:45 |

大通县以清理农田“白色污染”为抓手,持续加大残膜回收力度,提高回收效率,探索创新回收技术,全力以赴将防治农田污染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确保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为构建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奠定良好生态底色。
提前谋划下好残膜回收“先手棋”。召开农田残膜回收工作推进会,通过“谁使用、谁捡拾,谁销售、谁回收,谁生产、谁处理”模式,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具体措施。按照“谁供膜、谁回收”要求,在各乡镇培育专业农田残膜回收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经纪人),贯通使用、回收、处理综合治理链条,建立“使用者捡拾—经纪人回收转运—生产企业资源化处理”残膜回收体系。
集中清理打好生态保护“攻坚战”。组织各乡镇签订农田残膜承诺书,与农田残膜回收经纪人签订回收协议书,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残膜回收任务。2025年,预计完成农田残膜回收112.99万公斤以上,已上报省农业农村厅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超收农田残膜56.2万公斤,基本做到全县农田残膜“应收尽收”,带动农田残膜回收率90%以上。
强化宣传吹响全民参与“集结号”。通过大喇叭、微信群、入户走访等多种宣传平台,全方位开展宣传,重点强调残留农膜对土壤环境、作物产量及农村环境严重危害,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配合,建立健全回收网络,严格回收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全力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通过宣传,有效提升群众对废旧农膜回收认知度和行动力,使群众更加自觉地科学使用地膜并积极参与回收再利用,从根源上缓解农田污染问题。
(责编:马可欣、甘海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