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到村任职 锻造基层生力军

“天高任鸟飞,故土盼君归。无论多久,故乡都是游子心中最深刻的牵绊……”2024年严冬,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一封《大学生到村任职倡议书》飞向远方。
2025年初春,温暖的阳光倾洒在黄南州泽库县恰科日乡的草原上,33岁的果什则村党支部书记、返乡大学生格日旦增正与村民一起规划开春后村里畜产品加工车间的复工事宜。
年轻人想法多、思路活,敢想敢干。作为村里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格日旦增明白,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村里才会越来越好。“村里需要年轻人,我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家乡变得更好。”
格日旦增向记者介绍村集体经济项目。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为破解基层干部队伍年龄偏大、能力不足等问题,2024年,黄南州着眼2026年村级换届,通过递进式选育、全方位管理等形式,系统部署实施大学生到村任职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大学生到村任职服务“三农”工作能力水平,扎实推动“一村一助理”机制落细落实,为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格日旦增就是其中一员。
去年以来,泽库县持续开展重点村分类管理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常态化整顿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整顿升级。格日旦增所在的果什则村作为泽库县软弱涣散整顿村之一,深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成为他到村任职后的首要工作。“支部建设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不懂的就多学多问多请教。”在格日旦增的多次实践下,果什则村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提高了,队伍活力明显增强。
在泽库县,结合大学生到村任职,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进一步解决了村两委班子学历不高、结构不合理、凝聚力不强等问题,村两委班子建设得到了加强。
“黄南州北部的同仁市和尖扎县农业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不足,许多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回来;但是南部的泽库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纯牧业区,大学生愿意返乡,却没有合适的平台施展才华。”黄南州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梁晓园介绍,面对特殊的州情,黄南州细化人员摸排、阶段性培养、岗位锻炼等具体任务,确保各市县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截至目前,黄南州共选聘大学生到村任村级事务助理员59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17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助理2人,其他村内职务55人。
大学生到村任职,“扶上马”更要“送一程”。基层党建、集体经济、矛盾调解……作为村级基层事务管理“新手”,恰科日乡智合龙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索南才让看来,到村任职后每一项工作都是全新的挑战。“县上和州上开展了好几次专题培训,老支书也经常指导我工作,对我的帮助很大。”系统学习和手把手教的方式让索南才让快速融入角色。
索南才让向记者介绍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日常工作。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按照“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的思路,结合到村任职大学生成熟度和村级班子建设实际需要,黄南州将工作积极性高、业务素质好的大学生安排在综治信访、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党群管理员等重点工作岗位锻炼。通过交担子、压任务的方法,推动选聘大学生干部在基层党建、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矛盾化解、应急抢险中增长本领,在实践中积累提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成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2024年,果什则村坚持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结合村情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牧户”的模式,探索出一条为民办实事的新路子。同时,依靠联点单位资源优势,及时对村级现有集体资产进行核查,拓宽发展思路,用活现有各类资产,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村集体项目搞好了,群众收入增加了,民生实事办成了,村党支部的形象也就提升了。”格日旦增对村子接下来的发展,已经有了规划。
从政策引才到情感留才,从实践育才到制度用才,大学生到村任职,成了黄南州破解基层人才短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这一计划不仅为农牧区注入了青春活力,更打通了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通道。他们的到来,不仅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提升了治理效能,更以青春之力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条例》
- 人民网西宁3月27日电 (记者杨启红)3月25日至27日,青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包括总则、发展规划、开发应用、并网消纳、产业创新、保障监督、附则,共七个章节四十三条。…
- 评论
- 关注